[人民網]我國棉花重要性狀遺傳基礎研究躍居國際領先行列
人民網北京5月8日電(記者蔣建科)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聯合國內多家科研機構開展的亞洲棉和陸地棉2項研究成果5月7日同時在線發表于《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兩項研究揭示了亞洲棉在中國的演化歷史。
其中,“亞洲棉多樣性及演化的遺傳學基礎研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所李付廣團隊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武漢大學、安陽工學院合作,通過對243份二倍體棉花種質材料進行重測序,揭示了亞洲棉在中國的演化歷史,為基因功能的挖掘和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該研究表明亞洲棉在中國的傳播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華南、長江及黃河流域三種生態型,揭示了中國的亞洲棉可能最早來源于華南,從南往北逐漸擴散到長江和黃河流域。
該研究為棉花遺傳研究和分子育種奠定了科研基礎,加深了對中國亞洲棉群體進化的認識,為將二倍體棉花優良抗逆性狀導入廣泛種植四倍體棉花奠定了重要的遺傳基礎,同時也會加快棉花育種進程。
另一項“陸地棉核心種質基因組變異及其影響纖維品質和產量的關鍵位點研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所杜雄明團隊聯合河北農業大學、安陽工學院和新疆農科院等8家單位,首次利用我國419份陸地棉核心種質,對遺傳多樣性和群體結構進行了系統分析。該研究的主要亮點是完整地搜集了13個纖維性狀在12個環境中的表現,系統開展了纖維產量、品質、生育期等性狀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
該研究成果標志著我國在棉花基因組變異和纖維性狀遺傳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棉花核心種質重要性狀表型、基因組變異和分子標記鑒定以及新基因發掘躍居國際領先行列,為深化作物基因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為棉花重要性狀定向育種提供了較為精準的標記和基因資源。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河北省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和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資助。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