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30年,我科研人員在國際上首次從大豆中克隆出抗大豆銹病基因。記者近日從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獲悉,該所南方大豆遺傳育種創新團隊首次破解了大豆抗銹基因匱乏的世界性難題。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據介紹,大豆銹病是大豆最主要的病害,其防治一直是世界性難題,克隆大豆銹病基因是解決大豆銹病的有效途徑。為此,油料所科研人員針對這一重大產業發展瓶頸,持續多年開展攻關,從13000多份大豆資源材料中篩選到對銹菌免疫的種質,通過制定最嚴格的抗銹鑒定分級方法、構建超大規模群體精細定位、改良大豆遺傳轉化過程,終于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在國際上首次從大豆中克隆出廣譜持久抗大豆銹病基因,為大豆抗銹病育種提供了寶貴基因資源。
南美洲是世界主要的大豆銹病發病區域之一,大豆種植面積超過10億畝,每年銹病防治費用超20億美元。目前,我國大豆進口約60%來自南美洲,挖掘出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抗大豆銹病基因,能夠為南美大豆植入“中國芯”,牢牢把握知識產權主動權。
研究得到了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中國農科院創新工程等項目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