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獼猴桃資源與育種團隊在獼猴桃抗寒研究中明確了獼猴桃AaBAM3.1基因與AaCBF4互作調控獼猴桃抗寒性的分子機制。該研究為獼猴桃抗寒研究提供了新線索。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園藝研究(Horticulture Research)》。
據方金豹研究員介紹,近年來頻繁出現的極端低溫天氣嚴重影響了獼猴桃的生長發育和產量。獼猴桃枝條在低溫下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是抵御低溫脅迫的方式之一,在高抗寒的獼猴桃品種中,枝條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但獼猴桃如何累積可溶性糖來適應低溫脅迫的機制還不清楚。
該研究首次鑒定到了能夠響應低溫且在高抗寒性軟棗獼猴桃中高表達的β-淀粉酶基因(AaBAM3.1),超表達AaBAM3.1后獼猴桃枝條內可溶性糖含量在低溫下顯著提高,抗寒力提高。通過AaBAM3.1基因啟動子元件分析以及酵母單雜試驗篩選到調控AaBAM3.1基因的轉錄因子,促使淀粉降解以及可溶性糖累積。研究結果為獼猴桃抗寒分子輔助育種提供了理論基礎。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項目、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河南省大宗水果產業技術體系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