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網]打好種業“翻身仗” 推進馬鈴薯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5月20日,國家馬鈴薯良種科研聯合攻關新品種展示和馬鈴薯高產高效集成技術示范現場觀摩會在重慶市巫溪縣舉行,本次觀摩會旨在落實和推進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業科學院和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打好種業“翻身仗”相關部署,推進馬鈴薯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促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本次現場觀摩會共展示了33家聯合體單位的70個馬鈴薯新品種,開展7項綠色增產增效技術示范,總占地面積134畝。
觀摩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品種形態各異,臨近收獲的早熟品種進行了塊莖展示,黃色、紅色、紫色塊莖形態各異,吸引人們駐足點評;還在花期的晚熟品種,植株健壯,莖桿挺拔,預示著即將到來的好收成。早熟鮮食品種中薯早35生育期短、商品性好、產量高,閔薯2號塊莖整齊、商品薯率高,徽薯2號熟期短,外觀品質好;中晚熟特色品種中薯紅3號紅皮紅肉、鮮食品質好,京張薯2號塊莖淺黃皮白肉、加工品質好;此外,還有龍薯系列、云薯系列、克新系列、東農系列、隴薯系列、鄂薯系列和北方系列等品種也各具特色,優點突出。
據介紹,近年來馬鈴薯良種攻關實施以來成效明顯。聯合試驗實施方案和任務分工及種質資源共享與知識產權保護辦法出臺,聯合攻關機制得以不斷完善。2018—2020年期間,攻關聯合體單位共登記馬鈴薯品種223個,占全國同期馬鈴薯登記品種總數71.24%;通過搭建育種人才培養與信息交流平臺,聯合體單位共培訓人員33821人次,其中培訓農民27743人次;通過科企合作,科研單位到企業專職或兼職62人次;通過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馬鈴薯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國家馬鈴薯品種試驗體系、中國種子協會馬鈴薯分會等平臺共建,簽訂種質資源共享協議53份,實際共享雜交親本、各類品系和育成品種100930分次;篩選出綠色優質材料2040份次,創制抗病抗逆優質材料714份次。
會上同期觀摩了中國農業科學院“馬鈴薯高產高效集成技術研究與示范”協同創新任務技術示范,由綠色優質新品種選育技術、脫毒健康種薯繁育應用技術、水肥高效利用技術、病蟲害綜合精準防控技術、遙感數字化監測技術、全程機械化技術和主食產品加工技術等7項核心技術構建了西南馬鈴薯高產高效技術集成模式,示范目標為平均畝產2200公斤,增效15%,減藥30%。
國家馬鈴薯良種科研聯合攻關與中國農科院馬鈴薯高產高效技術集成協同創新研討會上,介紹了馬鈴薯良種攻關總體進展、馬鈴薯高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項目實施情況及重慶市良種攻關馬鈴薯新品種展示及綠色技術集成模式推廣情況。重慶市農業農村工作委員會袁德勝委員、河北省農業農村廳鄭紅維巡視員、中國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局文學副局長分別就馬鈴薯良種聯合攻關項目與馬鈴薯綠色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項目實施情況提出了要求和進行了工作部署。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盧林綱副所長表示,作為馬鈴薯良種攻關的首席專家依托單位和馬鈴薯高產高效協同創新任務牽頭單位,研究所將全力創造條件支持馬鈴薯團隊開展相關工作,把良種攻關和協同創新工作協調好、完成好。國家馬鈴薯良種攻關首席科學家金黎平表示,堅決貫徹黨中央打贏種業“翻身仗”的精神,按照農業農村部統一部署,全力落實推進馬鈴薯良種攻關和高產高效集成創新工作。
據悉,本次現場觀摩會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所、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巫溪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重慶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巫溪縣農業農村委員會、巫溪縣薯光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承辦,來自馬鈴薯良種攻關聯合體專家委員會專家、聯合體成員單位負責人、馬鈴薯高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項目相關負責人、重慶市和巫溪縣及有關單位代表共150余人參加會議。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