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1月15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深圳生物育種創新研究院院長王韌與國際水稻所所長羅伯特·齊格勒(Robert Zeigler)共同簽署合作戰略框架協議,并宣布全球3000份水稻核心種質資源重測序項目正式啟動,這標志水稻全基因組分子育種工作全面展開。
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國際水稻所擁有當今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野生和栽培水稻核心品種,建立了極其豐富的水稻種質資源庫。為了充分挖掘水稻核心種質中的優質基因資源,提高種質資源在水稻育種中的利用效率,同時為開展水稻全基因組范圍的分子育種提供足夠的數據支撐,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和國際水稻所共同決定在未來2年內共同完成10000份世界和中國核心水稻種質資源的全基因組重測序,并于2012年完成其中3000份核心種質資源(可代表全球水稻80%以上的遺傳變異)的測序工作,測序數據將對全世界公開。
王韌指出,水稻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我國水稻育種水平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隨著水稻基因組研究的不斷深入,基因資源已經成為戰略性資源,對基因資源的挖掘和利用將是生物產業的主戰場。中國農業科學院將利用技術儲備、人才團隊、國際合作等綜合優勢,與華大基因研究院和國際水稻所共同開展全球水稻核心種質的重測序及數據庫的搭建工作。
王韌強調,這10000份核心資源基本上涵蓋了世界上現有水稻品種的遺傳多樣性,其基因組測序的完成將搭建起一個包含水稻全部優良基因的飽和數據庫,可以從中找到與任何性狀相關的關鍵基因并應用到育種實踐中。它將為開展水稻全基因組分子育種提供足夠數量的基因來源,為高產優質水稻新材料的創制奠定基礎。該項目將現代農業生物技術與常規育種技術有機結合,將為水稻帶來全新的育種思路和育種技術,大大縮短高產優質多抗水稻新品種的獲取時間,實現水稻遺傳育種的第三次技術突破,為世界糧食安全問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