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由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指導,中國農業科學院和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在北京聯合發布《中國農業綠色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總體上,我國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多維度持續推進農業全面綠色轉型,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成效顯著,科技創新有效支撐農業綠色發展。
報告以客觀、權威數據為支撐,多角度系統反映2022—2023年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的總體水平、重大行動和主要成就。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農業綠色發展指數為77.90,較上一年提高0.37,比2015年提高2.71。2022年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農業綠色發展指數平均為80.45,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5個先行區的農業綠色發展指數超過85,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在農業資源節約保育方面,我國持續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加強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推進農業生物資源保護利用。2022年全國耕地數量持續凈增加約130萬畝,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8300萬畝次。全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也從2012年的0.516提升至2022年的0.572。
在農業產地環境保護與治理方面,我國以化肥農藥減量使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地膜減量回收利用等為重點,持續開展相關工作。2022年全國農用化肥施用總量較2021年減少2.15%,連續七年保持下降趨勢。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8%。
在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方面,我國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持續推進農業生產“三品一標”。2023年我國新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18221個,新登錄名特優新農產品1351個,建成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約1.77億畝。
此外,報告還指出鄉村生活更加富裕美好,農民收入持續增加,2023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6%,高于城鎮居民實際增速2.8個百分點。和美鄉村建設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理事長余欣榮指出,《報告》定量反映了我國農業綠色發展新進展,系統梳理了我國農業綠色發展基礎理論研究最新成果,形成了部分農業綠色發展專項研究成果,總結梳理了我國農業綠色發展實踐成果。
“要繼續做好科學試驗數據積累,強化報告的基礎數據支撐;宣介農業綠色技術成果,持續提升報告活力;拓展宣傳渠道,持續擴大報告社會影響力。”余欣榮說。
據悉,報告自2019年起連續六年發布,已成為社會各界觀察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狀況的重要窗口。同時,已連續2年發布英文簡版,向全球展示農業綠色發展“中國樣板”和“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