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10月26日通報,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更加有力,重大新品種、耕地質量、農機裝備、農業數字技術應用等領域發展全面加快,科技創新已經深度融入現代農業發展的各個環節。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吳孔明在第七屆國際農科院院長高層研討會上表示,中國不斷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全力保障高質量農業科技成果有效供給,努力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科技創新已經應用到農業和糧食生產的各個環節:
——高產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鹽堿作物等重大新品種不斷涌現,有力確保了種源安全;
——土壤改良、田間灌排、高效節水、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應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力提升了耕地質量;
——平原地區適用的大型智能農機裝備、丘陵山區適用的小型機械和園藝機械加大推廣應用,強化了農業生產的裝備支撐;
——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應用于農業,大幅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資源利用率和農事管理效能。
吳孔明表示,加強農業科技國際交流與合作、努力開創農業科技合作新格局,是中國農科院實現新時期奮斗目標的必經之路。中國農科院與85個國家的330多個政府部門、科研教學機構及近50個國際組織、基金會和跨國公司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下一步,將攜手推進“農作物基因資源闡析(G2P)”國際大科學計劃和中非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等建設。
第七屆國際農科院院長高層研討會26日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辦,大會以“科技引領全球糧食系統轉型”為主題,聚焦全球重大議題,立足國家戰略需求,推動農業科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