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華盛頓5月2日電(記者 林小春)中國研究人員2日在美國《科學》雜志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將H5N1型禽流感病毒和2009年引發流感大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結合,發現重組后的某些病毒具備在哺乳動物間傳播的能力。這項研究對遏制H5N1病毒的流行具有重要意義。
科學家此前已經知道,當兩個病毒共同感染一個宿主時,容易發生基因片段的互換,也就是所謂的基因重配。歷史上,兩種不同流感病毒的基因重配造成了多次全球流感大流行,包括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等。
目前,在自然界中尚未檢測到H5N1病毒和甲型H1N1病毒之間有基因重配。為此,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任陳化蘭及其同事調查了兩種病毒發生基因重配的可能性以及傳播能力。
陳化蘭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之所以選擇甲型H1N1病毒,是因為它目前在許多地方依然流行,在豬身上也容易檢測到這種病毒,因此H5N1病毒與甲型H1N1病毒在自然界碰到的“機會很多”,碰到后就有可能發生基因重配,雖然這一過程在自然界中可能相當緩慢。
研究人員利用H5N1病毒和甲型H1N1病毒,在實驗室里構建了含有H5N1病毒HA基因的127種病毒,然后利用小鼠測試了這些病毒的致病率,又利用另一種實驗動物豚鼠來評估它們的傳播能力。結果發現,“不僅僅是某一種基因的組合,而是有幾種基因的組合都非常容易讓H5N1病毒獲得通過空氣傳播的能力。”比較好的一點是,這些可傳播的病毒對豚鼠來講都不致命。
陳化蘭解釋說,他們的研究表明,H5N1病毒一旦獲得甲型H1N1病毒的PA基因或者NS基因,它就會具備在哺乳動物之間傳播的能力。這意味著該病毒將來有可能具有人際間的傳播能力。
過去兩年中,對于H5N1病毒傳播能力的研究曾引起巨大爭議,并曾一度暫停。今年1月,鑒于“自然界的確存在這樣的風險,即出現能在哺乳動物中傳播的H5N1病毒”,包括陳化蘭在內的全球40名相關科學家發表公開信,宣布重新啟動相關研究工作。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