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針對目前產業扶貧普遍存在的“小、散、短”問題
[中國科學報]百名科技人才赴鄉村幫扶
發布時間:2019-04-08
|來源: 中國科學報 2019年4月8日|作者:李晨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工作會議上獲悉,中國農科院將選派100名優秀農業干部人才赴鄉村基層一線,強化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幫扶,力爭到2020年,通過援疆、援藏、博士服務團、科技副職等形式,引導領導干部、專家團隊走出大院大所、實驗室,進村入戶,深入到深度貧困地區開展科技幫扶。
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介紹,近3年來,中國農科院院屬單位共選派654個專家團隊,合計3344名科研人員投身科技扶貧一線,組織參加扶貧工作14萬多人次。據不完全統計,院屬單位為貧困地區制定規劃、開展咨詢3347次,現場指導農業生產6417次,展覽展示科技成果419次,為脫貧攻堅提供技術支撐。在貧困地區,累計示范推廣新品種656個,推廣面積2975萬畝;推廣新產品3019個,應用2億畝,效益達1.5億元;推廣新技術646個,推廣1.8億畝。
然而,目前各地的產業扶貧普遍存在“小、散、短”的問題,聯貧帶貧能力較弱,要發展新產業和提升產業發展質量,急需科技團隊整裝上陣、出智出力。
為有效支撐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國農科院將為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四省藏區、甘肅臨夏州、四川涼山州和云南怒江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89個深度貧困縣各安排1個產業技術專家團隊。
此外,科研團隊將強化農業農村部5個定點扶貧縣(湖南永順、龍山,貴州劍河,湖北咸豐、來鳳)的科技幫扶工作,構建“3+N”的結對幫扶體系,組建產業扶貧技術專家組,指導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發展,提出產業提質增效的對策建議。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