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種植戶們自己在小作坊壓榨的菜籽油之所以受到大眾的喜愛,是因為其符合大眾對食品“純天然、無添加”的文化價值傾向。事實上,在消費結構升級的大背景下,專業化、特殊化、有質感的商品往往更容易受到消費者的喜愛。油菜種植戶們用自己剛剛從田間地頭種出來的菜籽榨油,顯然就起到了良好的包裝效果。
但是,僅僅讓老百姓們在田間地頭榨油,小作坊遍地開花式的發展,終究只是僅僅解決了“自產自銷”的問題,并不能從根本上找到一條菜籽油加工產業發展與崛起的道路。譬如食品安全的問題:盡管現在的油菜大多是“雙低”(低芥酸、低硫苷)的品種,但畢竟油料加工是一個不同于種菜的高度工業化過程。作坊式的生產很難保證質量的統一與安全生產標準的穩定。學界一般認為,盡管看上小作坊的榨油過程不添加任何工業制劑,但是由于直接榨取的油脂之中存在大量的雜質,如機械雜質(以粉塵為主)、膠質(磷脂、蛋白質、糖類)、游離脂肪酸、色素、烴類、金屬化合物。這些雜質在現代食品工業之中需要經過大量復雜的程序才能去除,一般小作坊所采用的小型榨油機很難完整去除。
更重要的是,沒有成體系的以特色加工及品牌建設為基準的產業體系,沒有技術領先的龍頭企業進行產品的創新并整合迭代產業鏈條,油料產業作為一個整體就很難真正的完善發展起來。我們關心湖南的菜籽油產業,并不只是關注播種面積。去年湖南的油菜播種面積在全國位居第一,但擺在湖南的油菜籽產業面前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油料產業作為一個產業諸多環節的發展力度。
湖南的菜籽油加工產業發展,應該是一套組合拳:一邊以小的而精致的特色化民俗旅游發展為背景,將三產融合的觀念帶入進來;另一邊,則是以產業鏈為完善目標,菜籽油壓榨的技術迭代及市場開發為手段,做大做強整個產業。
(作者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