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中國就有了農業“走出去”的提法,2007年中央1號文件正式把農業“走出去”作為國家戰略提出來。二十年間,中國農業“走出去”經歷了民間啟動、國家戰略實施的發展歷程,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成績表現為:對外直接投資加速增長,投資地區、方式和產業日益廣泛和多樣化,投資收益和經驗迅速積累;主要問題表現為三個層面,一是企業層面存在自身能力缺失問題,如國際人才匱乏、境外經營管理經驗缺乏等;二是體制政策層面存在國家公共服務缺位障礙,如國內融資政策不匹配、部分國家間投資協定未細化落實等;三是東道國層面存在環境風險挑戰。未來中國農業發展要走向全球,必須做到審時度勢、運籌帷幄、定位精準、篤定全局、系統謀劃。
一、審時度勢,深刻辨析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的戰略態勢
(一)現階段是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的重大戰略機遇期
判斷現階段是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基于以下三大事實:第一,中國國力迅速提升,已經具備在全球范圍內籌劃農業發展的國家實力。第二,全球未開發農業資源仍然充沛,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仍然擁有巨大發展空間。利用世界農業發展潛力,填補區域空白,銜接產業鏈條缺口,我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正合其時。第三,中國農業企業成長迅速、農業技術發展成熟,造就了我國農業走向全球的深厚內功。以外向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雄師,以先進適用農業技術為利器,我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正逢其時。
(二)當前世界發展態勢對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總體有利
判斷世界發展態勢對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總體有利,基于以下挑戰和機遇的綜合評判:第一,雖然世界發展依然存在下行風險,大宗農產品價格處于洼地,但是全球經濟處于危機后的修復期,全球貨幣政策總體寬松,中印等發展中國家強化經濟改革,亞歐非國家積極響應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倡議,世界經濟恢復可期,農產品需求將進一步擴大,我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的經濟環境和農業發展環境實質利好。第二,我國農業“走出去”越來越凸顯“親、誠、惠、容”和“和合”理念,強調共同發展和互利互惠,助力東道國的農業發展,贏得了民心,收獲了友誼,我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的國際環境越來越有利。第三,雖然海外農業經營風險凸顯,但是我國農業企業走向全球的對外投資穩步增長,年均增速在20%以上,應對各種風險的戰略工具逐步豐富,識別、應對和駕馭風險的能力也明顯增強。
二、運籌帷幄,重新定位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的戰略目標
在當前全球經濟發展長期趨好,國際格局深刻調整,風險可識別、可規避、可預防、可控制,國際環境總體有利的重大戰略機遇期,走向全球是新時期我國農業發展的重大選擇,要運籌帷幄,精確定位,明確目標,順勢發展。
首先,要樹立“和合”發展的理念,堅持親、誠、惠、容四字箴言,實現我國農業與東道國農業發展的合作共贏。其次,要明確樹立如下目標:拓展我國農業發展空間,提升我國農業的全球競爭力、資源配置力、市場控制力和國際影響力。第三,要明確我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的主體,中國資本占主導地位的大型跨國農業企業是核心主體,積極參與全球農業市場的中小海外投資農業企業是有益參與主體,有關金融機構、中介機構、智庫部門是核心服務的提供主體,政府部門是關鍵政策制定和實施的主體,以及公共服務的提供主體。最后,要貫徹如下思路:統籌考慮和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類規則,積極落實“一帶一路”倡議部署,加快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布局全球農業產業鏈,打造一批重點跨國農業企業,深度融合和掌控全球農業產業鏈關鍵環節和重大增值節點,構建高效、持續的全球農產品供需統籌網絡和農業科技與資源的全球配置網絡。
三、篤定全局,系統謀劃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的戰略對策
(一)加強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與支持
農業發展走向全球,是一項國家層面的戰略選擇,必須做好戰略規劃,加強國家支持,展開長期的戰略謀劃和落實,要持續強化對農業走向全球的宏觀指導和服務能力。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的戰略部署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發展大局,與國家的外交戰略、對外投資戰略、對外援助戰略等相互協調、相互促進,最大程度地實現國家利益。戰略規劃要注重循序漸進,劃分戰略發展階段。現階段以發展穩定的農產品貿易、對發展中國家實施農業援助為主,中期則以境外農業投資和國際農業合作為主,遠期以打造大型跨國農業企業、構建全球農產品供需調劑網絡和農業科技與資源配置網絡為目標。
(二)加強對大型跨國農業企業的培育
跨國農業企業是提升我國農業全球競爭力、資源配置力、市場控制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關鍵主體。鼓勵各類企業加大境外農業投資力度;盡快選擇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發展基礎較好,有從事對外農業投資開發的經驗和基礎,經濟實力強大,人才尤其是國際經營人才儲備充足”的跨國農業企業給予重點支持;打造一批能夠在國際農業產業鏈條和國際農產品市場上靈活運營、長期發展、能夠與ABCD四大跨國農業企業同臺競技、擁有中國身份的實力派國際農業企業。
(三)深化和拓展農業國際合作
積極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加強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產品貿易與農業經貿合作;實施“和合”發展理念,重點加強對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農業援助和農業資源合作開發,著力提高發展中國家農產品自給能力及出口供應能力;加強與農業資源富裕的發達國家密切開展貿易與投資合作,積極參與其農業綜合開發及全球供應鏈建設,多渠道增加全球農產品有效供給。
(四)布局全球農業產業鏈條
應從全產業鏈布局角度出發,在農業科研、農資研發、生產、加工、物流、倉儲、銷售等諸環節合理布點,長遠謀劃,形成全產業鏈的掌控能力。可以布點到農業生產相關領域,為當地生產者提供技術培訓及服務,以技術和服務換產品與市場;延展到農產品加工領域,實現農產品價值增值;延伸到基礎設施建設,布局農產品運輸的物流體系。政府要積極支持我國農業企業布局全球農業產業鏈關鍵節點,形成以資源開發和農業全產業鏈合作為核心的多元化共贏局面。引導和支持農業企業向加工、物流、倉儲、碼頭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以及研發等科技含量較高的關鍵領域傾斜,提升農業對外投資層次,不斷優化投資結構。
分享到
[農民日報]中國農業發展走向全球的戰略思考
發布時間:2016-01-28
|來源: 《農民日報》2016年01月28日|作者:劉合光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