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的《中國農業企業ESG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中獲悉,我國農業企業在ESG(環境、社會、治理)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能夠管控環境和社會因素帶來的風險,較好把握綠色農業等業務的發展機遇。
據了解,ESG是一項關注企業環境、社會、治理績效的投資理念和企業評價標準,首次于2004年出現在聯合國報告中,之后被列為聯合國21世紀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內容,要求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更好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在追求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和治理的正向影響。隨著全球對ESG問題的持續關注,引導企業開展ESG實踐、披露可持續發展信息,已成為各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和評價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
據介紹,《中國農業企業ESG發展報告2024》立足我國農業農村綠色發展主線,聚焦農業企業科技創新和可持續發展主題,探究農業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新動力,賦能農業強國建設和鄉村全面振興。
《報告》顯示,通過政策引導、行業推動、企業實踐、社會參與和國際合作等多方面努力,我國農業企業在ESG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報告》采用了系統化、標準化的評價方法,從環境、社會和治理三個維度對農業企業ESG進行評價,主要有以下五點發現。
一是農業企業ESG總體發展水平總體上處于進取階段,ESG平均表現處于中上等水平。農業企業能夠管控環境和社會因素帶來的風險,把握綠色農業等業務發展機遇;二是農業服務業企業ESG發展水平基本處于優秀階段,大部分企業ESG實踐處于較高水平。環境、社會和治理各維度的表現領先于其他細分行業;三是農業企業在環境維度表現比較出色,通過綠色農業、碳減排、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多方面的舉措,推動農業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四是農業企業重視食品安全、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員工滿意度,積極參與社區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但在供應鏈管理實踐上有待提高,以提升整體產業鏈的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能力;五是農業企業重視對影響ESG風險和機遇的機構、人員和機制的監督與管理,在加強商業道德和規范商業行為方面表現突出。
基于對農業企業的ESG整體披露水平、整體表現水平以及不同行業特征的分析,為更好地提升農業企業的ESG表現,《報告》提出三個方面的對策建議:一是政策引導、企業行動與社會監督并重,進一步提升農業企業ESG信息披露能力;二是協調環境、社會與治理層面的發展實踐,提升農業企業ESG管理水平;三是針對細分行業特點提出ESG改進建議,以提升農業各行業企業的ESG實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