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既是時間跨度,又是奮進歷程。
2014年,首屆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召開,發布未來十年中國農業展望報告,開啟了提前發布市場信息、有效引導生產消費的新篇章。此后,中國農業展望大會以“固定會議時間、固定會議程式”的形式每年舉辦。
2023年,中國農業展望大會走過了十年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歷程。這十年,是中國農業展望大會服務國家重要決策、建立完善構建全國協作體系的十年;是發揮信息引領作用、推進核心技術創新的十年;是主動應變、穩步增強國內外影響力的十年。
強化市場手段,為穩產保供保駕護航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
我國有14億人口,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當前,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糧食安全總體自足,但極端天氣及國際地緣環境等因素對國內農業生產的影響愈加頻繁和突出,我國糧食生產仍面臨復雜嚴峻的風險挑戰。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習近平總書記對保障糧食安全的要求振聾發聵。越是面臨復雜的國內外風險挑戰,越要穩定糧食安全供給和社會預期。中國農業展望大會,通過研判未來一段時期農產品供需形勢變化,來引導農業生產、消費和貿易活動,開啟了我國利用市場信息、有效引導市場、主動應對國際變化的新篇章,成為調整農產品市場預期的“風向標”和錨定消費信心的“穩定器”。
十年間,中國農業展望大會每年根據國內外農業市場、政策、氣候等方面的新變化,綜合分析我國宏觀經濟、農業政策、氣候條件、科技創新、資源稟賦及國際市場等因素,對稻谷、小麥、玉米、大豆、豬肉等18種主要農產品供需形勢,進行短期、中期、長期展望,向全社會釋放我國重農抓糧的決心以及主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的積極信號。
十年來,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對外釋放市場信息的作用不斷增大。2020年,大會發布“我國主糧保供能力仍將大幅提升”等信息,有效引導市場預期、服務生產經營。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第一年,大會在預測重要農產品未來十年走勢的基礎上,重點突出2021年、2025年和2030年等重要時間節點展望,還專門增加了對2035年主要農產品生產、消費和貿易預測,更好地發揮信息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作用,為農產品保供穩價提供支撐。
信息傳播得愈發迅捷,依靠市場信息引領提供精準化服務更尤為重要。可以說,這既給農業展望帶來挑戰,也為其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施展空間。通過高頻次、易傳播的信息制作和發布,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實現市場信號引導下“以需定產”的生產經營決策模式,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權威信息,為各級政府和農業主管部門提供決策支撐,從而降低農業生產經營決策的盲目性,減少生產與市場波動。
有效監測預警,確保農民豐產增收
受種植面積、異常天氣和集中上市等因素影響,農產品生產供應量和價格容易波動。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者對接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需要及時準確的信息引導。
“過去低頭種地,如今依著市場需求種田,農民收入的穩定性大大提高了。”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鑫眾森谷物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根據展望報告中對大豆市場的分析研判信息,及時調整了大豆面積,獲得了切實的益處。
抓生產更要引導產銷平衡。10年來,農業展望成了市場預警機制的基礎,通過預測農產品產量、消費量、貿易、價格走勢信息形勢,進行提前預警。千千萬萬合作社和小農戶通過獲取全面及時的產銷信息,適時適當調整產量預期,優化種植管理策略,從而有效規避風險,獲得合理收益。
十年農業展望,匯聚農戶豐收希望。中國農業展望大會的分析變得更加全面、更加準確、更為有效。為加強預測信息對生產經營決策和市場宏觀調控的支撐作用,在2022年的模型定量預測中,農業展望報告不僅突出了對烏克蘭危機、自然災害、國際貿易環境等外部沖擊影響的模擬分析,還充分考慮到了我國農業政策發展的影響,特別是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糧食生產的“兩穩兩擴”,為農戶提供更加準確的信息和指導。
開放共贏,打造世界認識中國之窗
農業展望是農業監測預警的重要組成,是國際上農業發達國家的通行做法。美國是最早開展農業展望的國家,從1923年起,美國農業部連續發布農業展望報告。這不僅成為其引導國內生產的手段,也成為贏得國際定價權和貿易主動權的途徑。進入新世紀,聯合國糧農組織等也陸續對主要農產品進行中長期展望。
從農業大國邁向農業強國,在吸收借鑒國際先進做法的基礎上,我國的農業展望起點高、方向準、步子穩。
十年可以磨一劍,也可以讓一份報告沉甸甸、亮閃閃。
十年來,中國農業展望報告成為中國與世界接軌的橋梁,中國農業展望大會成為世界認識中國農業、聽取中國“三農”故事的窗口。
2020年1月16日,中美兩國簽署的《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中,將兩國相互參加對方的“農業展望大會”,作為農業合作的內容列入其中,農業展望大會在進行國際磋商中的作用及影響正在不斷增強。
2021年,中國農業展望大會精心設計了鄉村振興、糧食安全、農業科技發展、農產品國際貿易、農業資源與環境、大數據與監測預警等專題,特別是交流研討稻谷、小麥、玉米、大豆等重點農產品供需形勢,向社會釋放我國重農抓糧的決心,用數據告訴世界中國糧食播種面積穩步增加、技術進步推動單產提升,完全可以實現“口糧絕對安全、糧食基本自給”的目標。
影響越大,責任越大,面對復雜的世情國情農情,中國農業展望大會重任在肩、初心不忘。中國農業展望大會瞄準國際前沿,以建設中國特色農業信息監測預警體系為目標,在信息采集方面,目標是更穩定、更具代表性;在數據分析制度建設方面,目標是更科學、更具針對性;在信息發布制度方面,目標是更及時更具權威性;在信息服務制度方面,目標是更便捷更具對稱性。
建平臺、樹標桿、立標準,中國農業展望早已從一場會議和一份報告開始嬗變,在麥田和稻香中日益成長為中國和全球農業發展交流研討的權威平臺,更成為世界了解中國農產品生產、市場和貿易形勢的重要窗口。
過去的十年,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帶給我們無數精彩,下一個十年,中國農業展望定將續寫更為絢爛的時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