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在京舉辦2023年瀾湄薯類一二三產科技創新培訓班。會議旨在深化瀾湄國家科技合作,充分發揮我國在薯類加工領域的技術優勢,促進我國薯類加工技術向老撾、越南、緬甸等國轉移和產業化示范,對于培養薯類加工科技創新技術人才,加快瀾湄國家薯類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瀾湄國家薯類三產融合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來自中國、老撾、越南、緬甸等瀾湄國家政府部門、高校、科研單位、企業等100余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培訓班開幕式。中國農科院加工所供圖
加工所所長王鳳忠代表主辦單位對與會國內外代表致以誠摯的歡迎。他表示,在各國攜手應對世界百年變局、探索世界經濟復蘇道路的重要階段,在中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特殊時刻,瀾湄國家薯類領域專家學者及技術人員共謀薯類三產融合科技創新,對于促進瀾湄國家農民增收與農村發展,落實“瀾湄農業合作百千萬行動計劃”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作物學會甘薯專業委員會會長在開幕式上表示,堅持薯類作物一二三產科技創新、堅持加工引領,是我們國家發展薯類產業的成功經驗。瀾湄合作各國在薯類產業技術上各具優勢特長,持續深化薯類領域合作將會極大助力推動更加安全強韌、繁榮發展、幸福安康的瀾湄區域建設。
越南農業科學院大田作物研究所所長NGUYEN TRONG KHANH,老撾 LS農業集團木薯淀粉項目總工程師董艷冬,緬甸農業、畜牧和灌溉部采后研究所研究員AUNG NAING WIN,中國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徐州市農業科學院院長李強,中國農業科學院薯類食品科學與技術創新團隊資深首席木泰華等專家分別作特邀報告。
培訓班是農業農村部亞洲合作資金項目“瀾滄江—湄公河薯類三產融合科技創新推廣與示范”的交流培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