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慶市望江縣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走出了一條依托資源優勢,做強做優主導產業,加快融合一二三產業,打造全產業鏈的農業現代化發展之路。
“院地共建”助力農業創新發展
作為安徽糧棉油集中優勢主產區之一,近年來,望江縣不斷深化與中國農科院相關院所合作,加大要素保障,做大做強棉花、水稻、油菜等主導產業。
“中心建設了棉花優質棉生產基地、棉花全程機械化示范推廣基地、油菜高質高效示范基地、‘菜油兩用’示范基地、水稻育秧工廠示范基地等。”中棉所長江科研中心副主任周克海介紹道,2016年該科研中心正式落戶望江縣華陽鎮,培育棉花等農作物新品種15個,建成科研基地500畝。
借助中棉所長江科研中心平臺,該縣相繼引進中國農科院油料所、中國水稻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等國字號農業科研高校院所。截至2023年底,科研院所已在該縣推廣棉花、水稻新品種新技術20余個,推廣面積累計達50余萬畝,還邀請國內知名栽培育種、農經管理和鄉村振興等領域專家現場授課,累計培訓各類農業技術人員、種植大戶超5000人次。
“國字號農業科研院所落戶,既帶來了技術和名氣,還帶來了新質生產力。同時,培養了鄉土科技人才和新型農民,推動了當地農業產業創新發展。”該鎮農辦負責人呂緒瑤表示。
“小艾草”照亮致富路
端午臨近,走進安慶市望江縣涼泉鄉云艾堂艾草制品有限公司加工車間,工人們正忙著制作艾草香包、艾條等產品,空氣中縷縷艾香彌漫。
“為了打造艾草龍頭企業,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農戶’三位一體原料供應模式,在公司自身穩步發展的同時,帶動當地及周邊鄉鎮農戶從事艾草種植,帶領周邊群眾共同增收致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該公司負責人王云珍說。
近年來,望江縣涼泉鄉依托本地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大力推廣艾草產業,帶動周邊50余農戶從事艾草種植,目前已形成了從種植、加工到銷售一體化的全產業鏈。
“截至目前,全鄉艾草種植面積達到2000多畝,年產艾草600余噸,戶均可增收6000余元,小艾草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富民草’。”望江縣涼泉鄉黨委委員、宣傳委員沈凱芳介紹。
加速土地流轉 變“死”資源為“活”資產
為加快土地流轉工作,望江縣賽口鎮大河村以實施鄉村振興為總抓手,率先在全縣實現整村土地流轉,推動農田“優質、集中、連片”,提升土地規模化、集約化水平。
為平衡村集體、種植大戶和散戶農民的合理收益,大河村申請注冊了“安慶大河農業社會化服務有限公司”,實行由村黨總支領導下的“黨建+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工作模式,逐步形成了村集體領導、公司化經營、合作社參股、農戶入股分紅的現代化發展格局。
“以前只有兩三百畝土地,東一塊西一塊,比較分散,不好耕種。”大河村種植大戶笪銅強說,公司成立后,他的土地種植面積增加至七百多畝,都是統一機械化作業,既省力高效又節約成本。
據了解,望江縣耕地流轉總面積 64.28 萬畝,流轉率為 67.79%,規模種植戶種植面積 48.25 萬畝,比重達76.8%。今后,望江將以“大河模式”為示范,在全縣加快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