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獲悉,我國首次實現雞冷凍卵巢組織活體復原,并由此成功產生雛雞。該項成果由該所蛋雞遺傳育種創新團隊利用原位移植技術完成。
育成的橫斑洛克黑羽雛雞。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供圖
成果負責人、該團隊首席研究員陳繼蘭介紹,該團隊在白來航母雞中成功移植了橫斑洛克黑羽雞冷凍卵巢組織,并成功孵化出一只橫斑洛克黑羽雛雞,是國內第一例通過原位移植技術將玻璃化冷凍卵巢復原產生的雛雞。
陳繼蘭說,遺傳材料的冷凍保存與復蘇是實現畜禽遺傳資源長期安全保護的重要保障。由于家禽的繁殖特性和遺傳材料的低溫生物學特性,冷凍保存與復蘇技術一直是難點,長期制約我國家禽遺傳資源的高效保存。
該項工作在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農業單胃動物和水產生物珍稀瀕危種質資源的搶救性保護”項目的支持下,利用玻璃化冷凍保存技術成功凍存了橫斑洛克雞雛雞(供體)卵巢組織,解凍復蘇后原位移植到白來航雞(受體)卵巢并發生組織融合。
隨著受體性成熟,受體可同時產生由供體卵巢組織中卵原干細胞分化形成的卵子以及受體來源的卵子。采用供體品種橫斑洛克公雞的精液進行人工授精后,受體白來航母雞有一定概率可以產生供體精卵結合產生的雛雞(外觀為橫斑洛克黑羽),從而實現通過凍存卵巢的移植進行活體復原。
據悉,該團隊前期在國內率先突破雞精液冷凍保存技術,已成功應用于國家家養動物種質資源庫,并收集保存了30余個珍稀瀕危雞遺傳資源,為我國家禽資源保護創新邁出了關鍵一步。
由于家禽雌性是異配性別,該卵巢冷凍和原位移植技術的成功,突破了單性別冷凍保存精子難以保存完整基因組的難題,后續將對復原個體開展評估并進一步研究復原效率提升方案。
此次試驗成功,標志著我國可以通過精液和卵巢組織遺傳材料的冷凍保存,實現雞種質資源跨越時空的活體復原,對我國雞遺傳資源長期有效保存和瀕危資源的搶救性保護具有里程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