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正值第十一個世界土壤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主辦的“賡續四十載,再‘普’新篇章”主題活動舉行。活動發布了《中國土壤剖面數據集》(以下簡稱“數據集”)。
數據集是一部全面反映我國土壤資源與質量狀況的基礎科學著作,全集共25卷,2751萬字,4500余幅圖,由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數據集以分縣土壤圖和土壤剖面理化性狀表形式,提供了我國各地詳盡的土壤資源與質量科學數據,收入了全國2200多個縣63000多個土壤剖面的分層理化性狀數據。
數據集是對我國寶貴歷史土壤調查資料的搶救性發掘、整理與永久保存。項目團隊聯合全國50多家科研單位,對各地分散存留的高精度土壤調查成果進行搶救性收集與整理,數據集收入的土壤質量數據是我國最早的土壤質量起始點數據,對了解土壤與環境質量演變非常重要。
據悉,數據集編制團隊創建了以智能設計為核心的土壤時空大數據整合、表達方法。研究團隊經過20多年探索,將人工智能、數據科學、制圖學與土壤學方法融合,創立了以智能設計為核心的土壤時空大數據整合、表達方法。以智能流程替代人工流程,科學目標實現率超過99.9%。在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等國家重大任務中,數據集與高精度土壤時空大數據已為其提供科技支撐,提升了我國科學研究基礎數據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