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021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發布了《2021全球農業研究熱點前沿報告》。
這份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科技情報分析與評估創新團隊撰寫的報告,基于科睿唯安(ESI)數據庫中1469個農業熱點前沿(核心論文2015~2020年),遴選獲得全球農業8大學科54個研究熱點,其中有10個熱點最具前瞻性,被確定為農業研究前沿。
報告總體分析了農業8大學科的全球研究熱點前沿發展趨勢,并對重點熱點前沿進行了內容解讀與分析,全面評估了中國、美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澳大利亞、法國、加拿大、巴西、印度和日本12個全球重要國家在農業領域、農業各學科領域以及各熱點前沿中的研究活躍程度及表現力,為推動我國科技創新戰略發展提供決策支撐。
梅旭榮介紹,中國在農業熱點前沿中的總體表現力(得分85.64)居世界之首,總體貢獻度、影響度和引領度均位居全球第一,這說明中國農業熱點前沿研究的積極主動性及活躍度較高,目前應著重將活躍轉變為重大突破,將巨大投入變成巨大產出,將研究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
該報告顯示,部分農業學科中,中國的領域優勢依舊明顯,但個別學科熱點前沿發展布局與全球長期戰略目標依然存在錯位現象。
8大學科中,中國在作物、畜牧獸醫、農產品質量與加工、農業信息和農業工程學科領域中,領先優勢依舊明顯,熱點前沿總體表現力得分均排名第一,學科層面跟跑甚至開始領跑世界。植物保護、資源與環境和水產漁業3個學科領域總體實力稍有遜色,分別排名第二、第二和第五,仍存短板。個別學科整體活躍度與世界熱點前沿接軌的緊密度依然不夠,需進一步提升學科熱點前沿領域的成果產出,強化國際合作研究。
中國在多數學科領域中均有表現突出的熱點和前沿。54個研究熱點中,中國表現力排名第一的熱點有23個(占比43%),其中5個是熱點中的前沿。除漁業學科領域以外,中國在各學科均有全球表現力排名第一的熱點,且在作物和植物保護兩個學科中前瞻性研究表明相對活躍。
不過,報告也指出,中國部分學科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的基礎研究相對薄弱,支撐核心關鍵技術的基礎研究綜合實力仍有待提升;且在農業資源與環境、農產品質量與加工、農業信息領域對前瞻性主題捕捉的敏感度不夠。
報告顯示,中國在作物基因編輯領域發展潛力十足。近5年中國在該熱點領域發展迅猛,熱點前沿論文量反超美國,貢獻度、引領度和影響力均排名第一;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成為我國該領域的3大主力研究機構。
此外,“細胞培養肉消費者接受度與制造技術研究”入選2021全球農業研究熱點前沿。隨著人造肉的逐步市場化,消費者會越來越關注培養肉的營養、安全等特性,相關產品也將朝著“精細化、品質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結合細胞特性和生物反應器特性的種子細胞懸浮的培養方案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由于培養肉的研究本質上是復雜的,未來有必要鼓勵該領域的多學科研究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