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一切成果都是為國分憂為民解難
【人物簡介】 郭三堆,棉花轉基因分子育種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他1994年培育出轉基因棉花植株,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后世界上第二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轉基因抗蟲棉的國家。1997年,又成功研制出雙價抗蟲棉品種。1999年,雙價抗蟲棉在河北、山西等9省區推廣,畝均增收節支200元以上。2005年,研制成功的“銀棉2號”,在全國區試中比對照增產26.4%,成為第一個通過國家審定的“三系”雜交抗蟲棉品種。 他先后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榮獲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為國產抗蟲棉頒發的專利金獎。 |
郭三堆
今年是中國抗蟲棉研制成功20周年,我被評為中國種業功勛人物,這個殊榮不屬于我個人,它屬于中國抗蟲棉研制和產業化過程中的每一位參與者。我們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最后的成功源自多位科學家、育種家、企業家和管理專家的共同努力,攀登懸崖峭壁,全憑互為人梯。
中國抗蟲棉的誕生是給逼出來的。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棉鈴蟲連年大暴發,導致整個國家出現“棉荒”,紡織業幾乎崩潰。此刻,美國孟山都公司已于1991年研制出Bt抗蟲棉,我國相關部門與孟山都幾經談判,都因為對方條件苛刻,終至談判破裂。為了我國農業的發展和安全,為了不受制于人,我們必須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蟲棉。
1991年,國家“863”計劃正式啟動了棉花抗蟲基因工程育種研究,中國作為植棉大國無抗蟲棉的歷史從這一刻開始被改寫。經過不懈努力,單價基因抗蟲棉、雙價基因抗蟲棉、三系雜交抗蟲棉相繼研發成功。這些成果,不僅打破了美國的壟斷,保護了民族利益,而且為我國農業高新技術在國際競爭中爭得了一席之地。從1999年至今,國產抗蟲棉品種累計推廣5.4億多畝,節約農藥9000多萬公斤,累計增收900多億元。
能看到今天的成果,能看到國家和農民受益,我覺得曾經受到的委屈、付出的辛苦和遭遇的誤解都不算什么。雖然過程艱辛,但我們在工作中還是充滿信心和責任感,我們的一切成果都是為國家分憂、為農民解決問題。
目前,我仍然主持著國家轉基因生物育種項目,希望為促進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和保障糧食安全作出貢獻。今后如何進一步解決提高棉花耐旱、耐鹽堿、抗病蟲、抗除草劑、優質高產、早熟廣適、機采等難題,仍需堅持銳意創新、誠信合作、種業強國、為民奉獻的精神。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