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血糖高?水果黃酮類組合或可來幫忙。記者30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獲悉,該所果品營養與功能團隊日前在國際期刊《食品化學》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該研究發現,將木犀草素與槲皮素、木犀草素與3-O-甲基槲皮素,以及槲皮素與3-O-甲基槲皮素等水果黃酮類化合物進行組合,能夠協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這為開發多樣化、能有效調節餐后血糖濃度的膳食補充劑產品奠定了理論基礎。
論文通訊作者、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強告訴科技日報記者,α-葡萄糖苷酶在碳水化合物水解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黃酮類化合物廣泛存在于水果中,而黃酮類化合物已被證實能夠通過抑制該酶的活性,有效阻斷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從而幫助控制餐后血糖水平。然而,該酶活性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仍待進一步闡明。
該研究創新性地評估了木犀草素與槲皮素、木犀草素與3-O-甲基槲皮素,以及槲皮素與3-O-甲基槲皮素三組黃酮類化合物對α-葡萄糖苷酶的協同抑制效果。研究揭示,這三組黃酮類化合物在6:4(質量濃度比)的比例下達到最佳增效效果。
“通過同步熒光光譜、紅外光譜、分子對接以及分子動力學模擬等技術手段,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這些黃酮類化合物組合能夠與α-葡萄糖苷酶上不同結合位點的氨基酸殘基產生疏水相互作用并形成氫鍵,從而改變酶的構象,導致其催化活性降低。這一發現解析了黃酮類化合物組合協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機制,為開發具有調節餐后血糖功能的新型功能性產品提供了理論基礎。”張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