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果品營養與功能團隊研究發現,木犀草素+槲皮素、木犀草素+3-O-甲基槲皮素、槲皮素+3-O-甲基槲皮素黃酮類化合物組合對α-葡萄糖苷酶具有顯著的協同抑制作用,為開發具有潛在調節餐后血糖濃度的膳食補充劑多元化產品提供了理論基礎,相關成果發表在《食品化學》(Food Chemistry)上。
α-葡萄糖苷酶是水解碳水化合物的關鍵酶,已報道黃酮類化合物可通過抑制其活性來阻斷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達到控制餐后血糖過高的目的。目前針對黃酮類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單一分子上,而活性分子聯用可顯著提高效果、減小用量、降低毒副作用,避免或延緩抗性的產生,但其相互作用機制尚不清楚。
該研究首次評價了木犀草素+槲皮素、木犀草素+3-O-甲基槲皮素、槲皮素+3-O-甲基槲皮素組合對α-葡萄糖苷酶的協同抑制作用,并從實驗和理論兩方面探討了其結合機制。
結果表明,3種黃酮類化合物組合的最佳增效比為6:4(c/c),其相互作用指數(γ)分別為0.85、0.78和0.73。進一步利用同步熒光光譜、紅外光譜、分子對接和分子動力學模擬發現,黃酮類化合物組合分別與α-葡萄糖苷酶不同結合位點的氨基酸殘基形成疏水相互作用和氫鍵,改變了酶的構象,從而導致酶的催化活性下降。
該研究解析了黃酮類化合物組合協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機制,為進一步開發具有調節餐后血糖的功能性產品提供理論基礎。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項目的支持。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4.141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