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訊 (記者黃堃)英國《自然》雜志網站13日刊登中國研究人員的報告說,對一種轉基因棉花長期種植的環境影響調查顯示,棉花田中的益蟲增多,周圍其他農田也會受益,整個農田生態系統良性發展。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吳孔明帶領的團隊報告說,他們對中國北方6個省份的數十處種植轉Bt基因棉花的農田進行了長期調查,收集了1990年到2010年間的相關數據。
轉Bt基因棉花是轉Bt基因農作物中的一種,Bt基因可以讓農作物合成一種能殺死害蟲的蛋白質,因此這類轉基因農作物具有天然的殺蟲特性,已在全球20多個國家廣泛種植。吳孔明介紹說:“轉Bt基因棉花在我國主要是直接防治棉鈴蟲,但本次研究發現它對其他一些害蟲也有間接的防治效果。”
這是因為在種植轉Bt基因棉花的農田中,化學農藥的使用量下降,一些益蟲的數量增加。調查顯示,在轉基因棉花田中瓢蟲、蜘蛛和草蛉等益蟲的數量都出現上升,它們會捕食蚜蟲等害蟲,從而間接起到防治蟲害的效果。
研究還發現,不僅是轉基因棉花田因此受益,這些益蟲還會進入鄰近的大豆、花生、玉米等非轉基因作物田,使整個地域的農田生態系統向有益方向發展。吳孔明說,對轉基因作物的一些爭論常集中于它們長期影響的好壞,本次研究對相關作物進行了持續20年的大規模生態學評估,就是為研究這種轉基因棉花長期大規模種植的影響,結果證實它有利于農田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