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貫徹黨中央關于采取綜合措施降低糧食損耗浪費的要求,落實《糧食節約行動方案》,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公布全國糧食加工環節減損增效典型案例的通知,共推介了小麥適度加工、稻谷適度加工、小麥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和稻谷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4大類24個減損增效典型案例。
據了解,目前我國小麥、稻谷加工環節的損失率為4%至5%。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以使用國產裝備為主,優化生產工藝,改進技術裝備,加工損失率均在2%以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王鳳忠表示,通過科技應用、裝備革新等手段來推動糧食減損,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促進糧食加工減損增效,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是實現糧食加工等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措施,也是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的內在要求。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持節約優先,落實糧食節約行動方案,深入推進產運儲加消全鏈條節糧減損。
王鳳忠說,在發展加工推動糧食減損過程中,有一些問題需要加快解決。比如設施的能耗問題,要加快研發推廣高效低能耗的機械設備。同時,加快發展適度加工,挖掘加工副產物利用潛力。
“比如現在的小麥加工業,更多是生產精白面,卻把具有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麩皮扔掉或作為飼料肥料,這既是浪費也是營養流失。今后要加快發展全谷物食品加工,現在的技術工藝已可以實現產品更加適口,符合公眾的需求。”王鳳忠說。
為推動加工環節減損增效,此次印發的通知還要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通過典型案例的宣傳推介以及強化政策扶持,引導糧食加工企業升級管理模式,優化技術工藝,改進裝備裝置,建立先進的標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