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電 (記者趙曉霞)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12月19日出版的《自然(Nature)》雜志評選出2013年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任陳化蘭研究員因H7N9禽流感病毒研究方面的卓越成績而榜上有名。
據介紹,陳化蘭現任國家暨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任,是我國第一位OIE專家,OIE最高技術決策機構——生物標準委員會6名委員之一 。
今年4月,陳化蘭和她的科研團隊發現在我國導致人感染的新型H7N9流感病毒與同一時期存在于活禽市場上的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在國際上首次從病原學角度揭示了新型H7N9流感病毒的來源,為我國科學防控H7N9禽流感提供了重要依據。5月,他們又發現H5N1病毒確有可能通過與人流感病毒的基因重配,獲得在哺乳動物之間高效空氣傳播的能力,從而具備引起人間大流行的潛力,從全新的角度揭示了H5N1病毒對全球公共衛生構成的現實威脅。7月,陳化蘭和科研人員研究發現,H7N9病毒對禽類無致病力,但該病毒侵入人體發生突變后,對哺乳動物的致病力與水平傳播能力得到明顯增強,從而揭示了H7N9病毒存在較大人間大流行的風險。這些成果先后發表在《科學通報》英文版及《科學(SCIENCE)》雜志上。
“也曾有過許許多多溫馨浪漫的夢想,也曾有過做一個賢妻良母的人生設計,但是陳化蘭最后選擇了在外人看來枯燥、單調的獸醫科研工作。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是她用于不斷自勉的箴言,也是她的團隊的集體座右銘。”
在祖國找到自己的舞臺
1999年陳化蘭前往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進行博士后研究,并顯露出卓越的才華,學習結束后,回到了祖國。
“當時考慮的原因,一是國內流感防治研究方面迫切需要人才,回國發展更能學有所用;二是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也為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陳化蘭說,“更重要的是,在國外盡管條件優厚,但是從事的是職業;在自己的祖國,我感受這是一份事業。”
2002年底,陳化蘭告別了在美國做博士后的丈夫,帶著兩歲的兒子回到哈爾濱,把孩子托付給師妹提前代她雇好的保姆,便一頭扎進了禽流感實驗室。
在她主持下,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加強了我國禽流感流行病學監測和研究的力度,建立了系統、完整的中國大陸禽流感病毒種毒株資源庫及其流行病學信息數據庫,闡明了我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遺傳演化和抗原變異規律,為禽流感疫情的預警預報、診斷試劑及疫苗研制與使用等,提供了科學依據。
同時,針對我國禽流感疫情防控的需要,陳化蘭開展了全方位的禽流感疫苗研究,獲得多項重大突破。
她主持研制的新型H5N1禽流感滅活疫苗是國際上首次研制成功并推向大規模應用的流感病毒反向基因操作疫苗,代表流感疫苗研制的國際先進水平和發展趨勢,各項技術性能指標較H5N2滅活疫苗大幅提高,并在國內外首次證明可對水禽形成有效的免疫保護。
“人類有能力控制流感病毒”
2009年5月1日,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宣布研制出一種新型人用禽流感冷適應致弱活疫苗,有望對人類感染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實現完全保護。當時,正值墨西哥和美國暴發新型HIN1亞型流感病毒,因其較強的人與人之間水平傳播能力,引起了新的公共衛生恐慌和對相關防控手段的關注。
主持這項研究的陳化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H5N1活疫苗研究的基礎上,由國際相關領域專家共同建立的平臺,有能力針對其他新出現的流感疫情快速研發出新的疫苗。
“禽流感可以控制,可以預防,人類具備這個能力。”陳化蘭說。
近年來,陳化蘭主持承擔了20多項國家和國際合作項目。除在禽流感疫苗研制方面的突出成就外,在禽流感病毒的基礎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業績,研究結果先后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病毒學雜志(Journal of Virology)等重要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了60余篇論文 。
如今,陳化蘭在國際禽流感研究領域已是一個“重量級”專家。2008年5月,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國際委員會在法國巴黎召開第76屆大會,認可我國禽流感參考實驗室為OIE禽流感參考實驗室,標志著陳化蘭所帶領的動物流感研究團隊及我國獸醫工作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
“只要禽流感警報還沒解除,我們就不能掉以輕心。作為科研人員,我們職責就是保護人類生存和安全!”陳化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