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果樹種植面積和產量居世界前列,果業市場規模近2.5萬億元,與芯片行業相當。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以下簡稱果樹研究所)所長曹永生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為實現我國果業的高質量發展,實現產業升級,應重點從保障食物安全與果品有效供給、推動果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推進果品優質安全與營養健康、推動鄉村振興和區域果業發展等四個方面加快科技攻關。
一、保障食物安全與果品有效供給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開展果樹種質資源的系統收集保存,增加果樹種質資源的多樣性;構建分子設計育種技術體系;加快構建果品感官評價技術體系和生產者、經銷商和消費者三方參與的果樹育種技術體系,培育出綜合性狀超主栽品種或市場競爭力強品種的突破性或重大品種。
二、推動果樹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主要開展果樹光合生理與調控、礦質營養吸收運轉分配與需求、水分吸收運轉分配與需求、土壤有機質提升與培肥、水肥耦合和利用效率、等生理與調控機制研究;解析果樹有害生物成災與演變機制、果樹有害生物抗性基因挖掘及調控、果樹-有害生物-環境互作機理、果樹有害生物分子靶標挖掘、果樹重要抗病蟲性狀遺傳網絡和免疫反應的細胞與分子機制;研發生態、生物、物理等綠色防控關鍵技術和高效低毒化學農藥與生物源農藥、信息素和天敵等綠色防控產品,集成構建果樹病蟲綠色高效防控技術體系。
三、推進果品優質安全與營養健康
開展果品采后衰老過程中品質變化規律及其調控的生理與分子機制;研究加工過程對果品營養成分、功能物質、營養組分以及危害物產生等的作用機制;開展營養導向型果品生產關鍵技術及產品開發研究;研發復雜基質樣品前處理技術、果品主要危害因子免疫快速檢測技術、高靈敏高通量多目標物同時檢測技術、便攜式智能化快速檢測技術和產品等,構建高通量篩查-關鍵控制點確認-全程質量控制-快速監測的質量安全保障體系。
四、推動鄉村振興和區域果業發展
集聚全國果樹科研、管理、生產、流通、銷售等產業主體優勢資源和力量,成立國家果樹科技創新聯盟,建立果樹全產業鏈深度融合和“一二三產”聯合發展的新模式、新機制,開展果樹產業技術的協同創新,培育果樹優良品種、優質產品、優異品牌、優秀人才,創建互利共贏聯合體,整合提升我國果樹產業水平,加快推進我國果樹產業的發展。
曹永生介紹,果樹研究所以“科研單位+地方政府+龍頭企業+基層農戶+國外專家”五位一體協同的“五五”成果轉化模式為指導,堅持生態區域代表性、地方政府積極性、科技示范輻射性和鄉村振興帶動性的原則,在高端創新引領區、綠色提質增效區、鄉村振興幫扶區加快布局建設產業研究院、研發中心、試驗站、專家工作站、成果示范基地等五類基地,推動果樹試驗、支撐、轉化體系建設。
曹永生還表示,果樹研究所將依據果業全產業鏈技術需求,建立科技咨詢、技術攻關、科技推廣及支撐服務的協同發展科技服務體系。圍繞新品種示范推廣、技術聯合攻關及區域基地布局,開展成果熟化與轉化、示范與推廣、孵化與創業等協同創新工作。通過科企融合發展,集成“減樹、減人、減肥、減水、減藥”五減技術,建設具有產業特色的所企合作樣板,輻射帶動區域產業經濟的發展,推動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