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時節,給家人端上一杯熱牛奶,既有益健康,也蘊含關愛。面對琳瑯滿目的乳品,如何判斷品質?如何讓更多優質鮮奶走上餐桌?記者日前采訪了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專家。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提升,不少消費者在挑選牛奶時會關注包裝上標注的蛋白質、鈣等營養含量。
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所長王加啟介紹說,優質原料奶的核心指標是乳脂率、乳蛋白率、菌落總數和體細胞數。其中,乳脂肪和乳蛋白是營養品質指標,菌落總數是環境衛生指標,體細胞數是奶牛健康狀況指標。國際上原料奶達到優質的基本參數中,乳脂肪含量不低于3.3%,乳蛋白含量不低于3.0%。
細心的消費者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牛奶產品,除了標注乳脂率、乳蛋白率外,還會額外標注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殺菌溫度等數值。
王加啟表示,這反映了消費者“喝好奶”的需求,消費者希望購買安全健康、營養鮮活的優質牛奶。市場上產品琳瑯滿目,有國產奶,有進口奶,創建統一的品質評價標準,對于消費者選擇有重要作用。
為了推動奶業振興,提振消費信心,讓消費者喝上好牛奶,在農業農村部主導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框架下,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奶業創新團隊牽頭,聯合全國26家奶業優勢科研院所及高校、23家奶業質檢及風險評估中心、26家乳品企業,于2016年組建了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啟動了優質乳工程技術體系的研發與示范應用,取得初步成效:
——標準引領。在國際上率先開發制定乳鐵蛋白檢測方法標準,創建了以酶類、活性蛋白和糠氨酸為核心的牛奶品質三維評價方法,制定優質巴氏殺菌乳等31項團體標準,構建優質乳工程標準化技術體系,填補了牛奶活性品質評價標準的空白,引領生產端高質量發展,指導消費端明明白白消費。
——奶源先行。生乳用途分級技術規范等標準的實施,實現優質牧場—優質原料奶—優質奶產品的無縫連接。優質乳工程示范企業主動提價收購優質原料奶,正向引導奶業利益分配,保護了奶農利益,推動全產業鏈協同生產。
——工藝創新。創新綠色低碳加工工藝,使國內企業巴氏殺菌乳的加工溫度由傳統的105攝氏度下降到75攝氏度,實現了加工成本降低、節能減排。
——標識透明。優質乳標識是奶業發達國家的通用做法。通過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專家驗收和第三方評價的優質乳,才能使用“優工聯”標識,便于消費者選擇。
據悉,從2016年到2021年,參加優質乳工程示范的乳品企業從2家擴大到25個省份64家;在驗收的39家企業實測數據中,優質巴氏殺菌乳的乳鐵蛋白含量從2017年的平均10.4mg/L提高到2021年的44.8mg/L。國產奶業從依靠變換花色品種等競爭,持續向提升內在品質轉變。2021年和2022年,國家優質乳工程被國家衛健委列入國民營養計劃重點工作。
我國是乳業生產和消費大國。把乳業做強做優,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乳業產業,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應有之義。
王加啟表示,下一步,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要從三方面發力:攻克嬰幼兒配方奶粉新鮮度評價的重大科學難題,引領國際發展新方向;構建特色乳優質乳工程標準化技術體系,助力鄉村振興;持續實施優質乳工程并培育品牌,引領奶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