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探索新形勢下鄉村治理有效路徑
1月11日,“清華三農論壇2025”在清華大學舉行。論壇以“深化農村改革:探索鄉村全面振興新路徑”為主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設置主論壇、鄉村振興實踐案例專題論壇和新質生產力和農業高質量發展、城鄉治理兩個平行論壇,探討通過深化改革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創新方向和實踐方案。
論壇上,來自相關領域的嘉賓齊聚一堂,圍繞鄉村治理的機遇與挑戰、城鄉融合中的變動與探索、土地制度與農村經營體制改革等議題展開經驗分享和交流討論,活動吸引近100萬人次于線上同步觀看。其中,在探討鄉村治理與城鄉融合時,與會嘉賓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
順應社會變遷推進鄉村治理
新時代,我國鄉村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持續推進。著眼于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新形勢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所面臨的挑戰受到關注。
有專家表示,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正在協同推進,“千萬工程”經驗深入推廣,工農互助、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已初步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正加快構建。要順應鄉村社會變遷、農民思想觀念和利益訴求日益多元化的趨勢,促進現代化手段和傳統治理資源有效銜接,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讓農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逐步使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委書記杜志雄認為,深化農村改革的廣泛性和系統性都對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提出,要抓緊落實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其引導地位、領導作用以及領導能力;要始終尊重和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賦能鄉村治理。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農業農村法治研究會副會長高其才圍繞法治在農村改革中的重要性發表演講。他認為,農村改革不僅是解決鄉村內部問題的需要,也是國家產業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法治在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農村改革的核心在于保障農民的法律主體地位和法律權利,消除制度和做法中的不平等、不自由,破除城鄉二元結構。要進一步激發基層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活力,發揮其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協商的職能。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劉合光引入“科層化”概念,認為當前鄉村治理的科層化趨勢日益顯著。他在發言中探討了科層化與鄉村傳統的融合對策,建議未來的鄉村治理需綜合考慮國家資源和市場力量,提高農民參與度,提升科層組織效率,保有歷史耐心,維護鄉村傳統,面對挑戰把握機遇。
在城鄉融合互動中推動鄉村發展
2024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堅持城鄉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與會嘉賓從人才流動、農民工市民化面臨的挑戰、數智技術下城鄉關系建構等維度出發,分享了城鄉融合中的變動與探索。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原副秘書長郭瑋圍繞“糧食安全與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發表演講,闡明糧食和發展是農村改革的兩個關鍵領域,未來應以縣域為載體,通過產業發展、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速要素的充分流動,實現新型城鎮化,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農村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涂圣偉認為,縣域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場域和單元,人、地、錢、技、業是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他特別說明了人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必須充分尊重人的意愿,調動和發揮好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公平正義。涂圣偉從流動維度解析了城鄉人口分布與公共資源的空間匹配性,從權益維度解析了如何立足城鄉統籌處理好人地關系,從發展維度論證了縣域富民產業如何促進發展主體與目的統一,內容覆蓋城鄉人口分布的空間匹配性,農村人口結構變化的重要性,人口流動、農村老齡化對鄉村功能的影響以及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活質量改善的必要性等。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陳傳波探討了在城鎮化的進程中,農民工市民化面臨的諸多挑戰,主要包括住房困難、養老保障不足、子女教育問題以及就業難題,特別是高齡農民工的問題更為突出。雖有現行支持農民工落戶城市的各類政策,但許多農民工仍未能在城市獲得穩定居所和生活保障。陳傳波認為,需要采取更加全面和人性化的措施,促進農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實現真正的市民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孫萍分享了她對平臺經濟背景下的零工勞動的研究。她提出,中國目前的靈活就業人口超兩億,零工群體如外賣騎手、快遞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依賴互聯網技術,但身處勞動密集型產業,高流動性、缺乏穩定收入和社會保障等問題亟待解決。網絡平臺在縣鄉地區下沉可能改善零工群體“過渡勞動”狀況,提升穩定性和社會支持,減緩勞動異化。
據悉,“清華三農論壇”由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主辦,自2013年創辦以來,已連續舉辦了13屆。論壇匯聚“三農”領域重量級專家學者,分享鄉村振興實踐生動案例,探討農村發展的對策思路,交流農村改革的實踐經驗,展示農村研究的最新成果,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已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三農”學術論壇。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