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加拿大一枝黃花不斷出現在熱搜榜。加拿大一枝黃花究竟是個什么類別的物種?目前在我國的分布情況如何?都有哪些危害性?對此,新華網專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副研究員王瑞為公眾答疑解惑。
“生物入侵”是指某種生物從外地自然傳入或人為引進后成為野生甚至失控狀態,并對本地生態系統造成一定危害的現象。王瑞表示,加拿大一枝黃花具有極高的入侵性,能夠侵入各種生境,極易形成單一優勢群落,嚴重排擠本地物種的生長、影響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和農業生產。
資料顯示,加拿大一枝黃花是菊科一枝黃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它是一種外來入侵植物,已被列入《國家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它的原產地在北美洲。1935年作為觀賞植物引進我國華東地區,主要是種植在上海、南京等地。
王瑞介紹,20世紀50年代開始從栽培地逃逸到自然生境,成為雜草。到20世紀80年代,加拿大一枝黃花已呈擴散蔓延態勢,上海、江蘇多地的河灘、路邊、疏林下、果園、苗圃等區域廣泛分布。目前,在我國安徽、湖北、河南、浙江等多地都發現了加拿大一枝黃花,并已對當地生態系統形成一定的危害。
目前,我國華東、華南、華中、西南地區的17個省份都有加拿大一枝黃花分布。加拿大一枝黃花在我國整體呈現出從最早的入侵地華東向周邊地區擴散蔓延的趨勢,目前,向西擴散到了四川、重慶;向北擴散到了河南、山東。
“加拿大一枝黃花根狀莖發達,種子小、產量高,極易隨風力、水流、物流、車輛等擴散傳播,一旦定殖就很難根除。”王瑞說。
王瑞認為,加拿大一枝黃花等外來入侵物種的危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二是破壞生物多樣性;三是威脅生態安全,危害人類及動植物健康,如加拿大一枝黃花、豚草等入侵植物的花粉是許多花粉過敏患者的致敏源。
外來物種入侵到新的地區后通常會有三種可能:一是因為不適應環境而被淘汰;二是因為新環境中存在天敵及競爭者而受到控制;三是因為缺乏天敵及競爭者而失去控制,大量繁殖增長,破壞原有生態系統,降低物種多樣性。入侵后能夠造成危害的外來物種被稱為外來入侵物種。
王瑞說,根據4月15日起正式施行的《生物安全法》,國家有關部門正在依法加強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控工作。農業農村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了《進一步加強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工作方案》,正在啟動全國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制定《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加強外來物種引入管理、口岸防控,加強農業、森林、草原、濕地外來入侵物種修復治理,完善政策法規和防控管理體制,加強宣傳教育培訓。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準,不得擅自引進、釋放或者丟棄外來物種。
王瑞建議,公眾多了解外來入侵物種、重視外來入侵物種,積極參與到外來入侵物種的調查、監測和防控工作中來。一旦發現身邊有不認識或新出現的動物、植物、微生物時及早向當地有關部門報告,讓專業人員進行鑒定和治理,避免再次傳播擴散,為降低外來入侵物種的危害、實現治早、治小的防控目標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