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占食物消費總量的41%,其中30%是設施生產,設施蔬菜產業為保障“菜籃子”穩定供給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李寶聚遞交了關于推進設施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能力的提案。
李寶聚在進行田間調研
李寶聚表示,近年來,我國設施農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總體上大而不強,資源利用不充分、單產水平不高、產品質量不優,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亟待提升,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一是統籌規劃不到位,建設標準不統一。二是老舊設施占比高,技術裝備不配套,土地利用率低。三是科技創新不足,生產效率不高,設施菜田土壤質量退化,綠色轉型任務艱巨。四是產業鏈條不完善,社會化服務滯后。五是政策扶持引導不夠,持續發展后勁不足。
針對以上問題,李寶聚提出了五點建議:
一是科學規劃引導,著力優化設施蔬菜布局。制定現代設施蔬菜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進一步優化設施蔬菜生產區域布局,對傳統設施蔬菜優勢區進行改造提升,拓展戈壁、沙漠、鹽堿地等非耕地設施。
二是聚焦結構裝備,著力推進設施提檔升級,提高土地利用率。按照效益優先、適度領先的原則,制定發布分區域、標準化設施類型及建造規范,引導各地加快設施改造升級。通過改造、新建,增加具有周年穩定生產能力的棚室類型比例,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是強化創新驅動,設立現代設施蔬菜提升專項,著力提升生產科技水平。加強種源攻關和專用品種培育,加快生物育種與常規育種相結合,創制耐低溫弱光、抗病抗早衰的新種源,培育一批番茄、辣椒、茄子、水果黃瓜等高品質設施專用新品種。加強水肥精準管理技術研究,開展精準水肥管理技術研究及裝備研發,構建不同設施作物生長發育和水肥供給模型,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四是培育新型主體,著力提高組織化集約化程度。延長產業鏈條,著力提升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設施蔬菜適度集約化規模經營,加快培育一批規模適度、帶動能力強的設施蔬菜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
五是加強政策扶持,強化市場信心,提高設施蔬菜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出臺專項扶持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投入設施種植業。出臺以生產能力提升為目標的補貼政策,以節本增效為導向的技術補貼政策,以防范風險為重點的金融保險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