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也就是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這是21世紀以來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科普中國智惠農民推出“專家解讀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系列策劃,邀請農業領域專家解讀文件精神和內涵。本期節目邀請到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農業資源利用與區劃團隊首席科學家尹昌斌,為我們解讀有關“農業綠色發展”的話題。
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農業資源利用與區劃團隊首席科學家尹昌斌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加快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技術推廣應用,推進水肥一體化,建立健全秸稈、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畜禽糞污等農業廢棄物收集利用處理體系。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和觀測試驗基地建設。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加強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強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風險管控。建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監測制度。出臺生態保護補償條例。嚴格執行休禁漁期制度,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鞏固退捕漁民安置保障成果。持續開展母親河復蘇行動,科學實施農村河湖綜合整治。加強黃土高原淤地壩建設改造。加大草原保護修復力度。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落實相關補助政策。嚴厲打擊非法引入外來物種行為,實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種防控攻堅行動,加強“異寵”交易與放生規范管理。
綠色是農業的底色,農業綠色發展與人民福祉緊緊相連。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農業綠色發展理念,強調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2017年9月,《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發布,要求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則把農業綠色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明確農業綠色發展對保障國家食物安全、資源安全和生態安全的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以專章的形式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了重要部署,要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系列綠色發展理念在中國農業中的實踐不斷深入,農業綠色發展已成為農業農村深化改革的必然方向。
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農業資源利用與區劃團隊首席科學家尹昌斌在采訪中表示,農業綠色發展的概念和內涵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資源節約利用;二是產地環境安全;三是生態保育與修復;四是生活富裕美好。其中,富裕美好包括農產品綠色供給和通過農業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近幾年,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比如,實施了“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促進耕地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建立節水農業示范區,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在化肥農藥投入方面,實施精準施肥、測土配方施肥,推廣新型農藥;推進地膜回收與可降解地膜的推廣;在長江流域實行10年禁漁政策;推廣農業生產“三品一標”等。
“這些工作實施以來,農業綠色發展成效明顯。耕地的等級近5年來提高了0.5個等級;農業灌溉用水利用效率提高了0.05個點;化肥農藥利用率提升了5個百分點,單位面積化肥施用量下降了15%左右;秸稈利用率也接近88%;農膜回收利用率達到80%以上。通過這些具體的工作,人民在綠色發展的過程中提高了生活幸福感。”尹昌斌介紹說。
從資源的高效利用,產地的環境管理,生產過程中的清潔生產,產后環節的廢棄物處置,到產品的流通、儲藏、消費,是一個全產業鏈的過程。綠色發展的理念貫穿于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實現全產業鏈的綠色、高效、安全和高質量的發展。
尹昌斌表示,綠色發展,推動了糧食生產的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帶動了農產品數量和質量的提升。而農產品數量、質量的雙提升,又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了一個可拓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