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19〕56號)(簡稱《意見》)后,本報記者就我國肉羊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情況、取得的成效、對保障種業安全、羊肉供給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以及《意見》對我國肉羊種業今后發展的影響等,采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羊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肉羊遺傳改良計劃專家組專家、中國畜牧業協會羊業分會副秘書長張莉。
記者:我國肉羊種質資源對保障種業安全、羊肉供給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起到哪些作用?
張莉:畜禽種質資源直接關系到國家種業安全和畜產品質量安全,是一個國家畜牧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我國歷來重視肉羊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護和開發利用,并在資源保護基礎理論研究、育種技術與新品種培育、產品品質提升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總的來說,肉羊種質資源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肉羊產業的貢獻。我國肉羊的飼養量及羊肉產量均居世界首位,其中,地方優良肉羊種質資源的挖掘和有效利用發揮了很大作用,優良肉羊品種的擴繁與推廣也都離不開優異的肉羊種質資源。二是促進羊業科技進步。肉羊種質資源是羊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開展肉羊種質資源重要經濟性狀功能基因的發掘、鑒定與評價是創制育種新素材和進行新品種培育的前提,對促進我國羊業科技創新具有積極的意義。三是保障肉羊種業安全。對我國肉羊種質資源進行收集、保護、開發和利用,可以提高我國肉羊自主制種能力,提升群體生產性能,有效抵御國外品種與資本對我國肉羊種業的沖擊,贏得國際競爭主動權。
記者:我國在肉羊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張莉:我國養羊歷史悠久,肉羊遺傳資源非常豐富,目前列入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羊志中的羊品種有140個,近幾年我們又陸續培育出一些新的肉羊品種并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的審定,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各具特色的地方肉羊品種與資源。一直以來,國家鼓勵并支持開展肉羊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曾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和“十一五”期間兩次組織專家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開展羊遺傳資源調查,編寫志書。近期,農業農村部再次組織專家開展青藏高原6省藏區羊遺傳資源的補充調查工作,進一步挖掘和完善我國羊種質資源。同時,原農業部也制定了多種羊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方案,如通過活體保種、基因庫保種、建立保護區等方式對肉羊種質資源進行保護與利用,并設立專門的物種資源保護農業財政項目經費支持科研單位、高等院校、推廣單位、企業等聯合開展肉羊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2015年,原農業部印發《全國肉羊遺傳改良計劃(2015-2025)》并于同年啟動,全面開啟了加快我國肉羊遺傳改良進程、提升我國肉羊自主制種能力的新時代。2016年,原農業部發布了《關于促進現代畜禽種業發展的意見》,確定了以育種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畜禽種業發展機制。新的機構改革后,農業農村部專門成立了種業管理司,主抓“保、育、測、繁、推”,進一步明確了做大做強現代種業、打造我國種業航母的目標和方向。
國寶級高產小尾寒羊,圖片由山東嘉祥縣種羊場提供
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引導和支持,我國肉羊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一是建立了一批肉羊保種場、基因庫和保護區,積累了豐富的肉羊種質資源,一些優良的地方品種如湖羊、小尾寒羊等在肉羊種業及生產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打破了肉羊種源長期依靠國外品種的局面。二是遴選了一批國家級肉羊核心育種場,通過規范有序的育種工作,顯著加快了我國肉羊種質資源的遺傳改良進程,提升了肉羊自主制種能力,增強了種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逐漸實現企業作為育種主體開展主動育種的過渡。三是加快了種業科技創新的步伐,通過收集、挖掘、評價和利用我國優異的肉羊種質資源,創新了保種方法和肉羊種業科學研究的思維與手段,并取得相關成果。2018年9月,利用30年冷凍精液實施湖羊凍精配種試驗的成功,是我國在畜禽保種技術和方法評定的重大突破,對探索珍貴、稀有和瀕危畜禽品種的保種具有深遠的意義。同時,一些高水平論文、高等級獎項也證明了肉羊種質資源對種業的促進作用。四是培育了一批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肉羊新品種,通過利用我國優異的地方肉羊種質資源,結合先進精準的現代育種技術,先后培育出南江黃羊、昭烏達肉羊、魯西黑頭羊等系列優質肉羊新品種,為農牧民的脫貧致富做出了巨大貢獻。五是建立了一支肉羊種業人才隊伍,通過實施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農業良種工程計劃、重大科技專項等項目,經過幾十年的時間積累,在老一輩科學家的傳承下,培養了一批專業的集肉羊遺傳育種、資源保護與評價等專業技術于一體的優秀的肉羊種業領軍人才和骨干力量。
記者:我國肉羊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還存在哪些問題?《意見》對我國肉羊種業發展帶來哪些影響?下一步將如何貫徹落實?
張莉:雖然我國在肉羊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肉羊遺傳資源退化、開發利用不充分、種源不具備國際競爭力、保護體系不健全等。面對復雜的國際新環境,《意見》的出臺將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在種業中的地位上升到新的戰略高度,這是國務院第一個專門聚焦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重要文件,開啟了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新篇章。與以往的政策相比,《意見》對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定位更清晰、目標更明確、任務更具體,對從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資源保護主體、科技人員、各級政府和相關人員等都提出了更嚴格的標準和更高的要求。
《意見》的印發,對肉羊種業的促進作用意義深遠。首先,開展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有利于我國肉羊的品種多樣性和品質優良性,有利于發掘重要的肉羊種質資源,提升在產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贏得國際話語權。其次,對肉羊種質資源開展保護和研究工作,可以不斷提升資源保護的技術和能力,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肉羊種質資源科技創新。最后,肉羊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對保障肉羊種業安全、羊產品質量安全,乃至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安定團結都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總之,本次《意見》的印發,對肉羊種業的發展是一場及時雨,我們要以此為契機,舉全行業之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認真學習《意見》精神,提高對肉羊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認識。種質資源保護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各行各業,要大力開展宣傳與科學教育,鼓勵全民參與,充分認識到種質資源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強國事業。
二要利用《意見》出臺的時機,盡快制定全國肉羊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方案,設計第三次肉羊種質資源調查和收集梳理工作,加大對我國特有肉羊種質資源的保護力度。加強對肉羊種質資源的鑒定、評價和風險評估工作,啟動國家畜禽種質資源庫建設,提出肉羊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方案,對現有的保種場、區、庫實行定期評估與動態管理。
三要建立健全全國肉羊種質資源保護體系,構建統一的肉羊種質資源大數據平臺,整合現有資源和架構,創新資源管理和組織實施機制,強化肉羊種質資源保護基礎理論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究,完善創新技術體系,提升肉羊種質資源的保護能力與利用效率。
用30年冷凍精液配種產出的2月齡湖羊羔羊群體,圖片由浙江長興永盛牧業有限公司(湖羊原種場)提供
四是強化肉羊種質資源科技創新工作。以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為依托,搭建專業化的技術和方法平臺,建立全國肉羊種質資源鑒定評價體系。利用基因組學技術,挖掘與肉羊種質資源重要性狀相關的功能基因,實現優異種質資源的保護、共享與利用。
五是加強對肉羊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政策支持。根據《意見》精神不斷完善、優化與革新現有的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繼續推進肉羊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計劃、制定全國肉羊遺傳改良計劃2.0升級版本、促進肉羊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實施、加大對肉羊種質資源保護項目的支持,探索試行肉羊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人才分類評價工作,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肉羊核心育種場共同開展肉羊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
任何一項新政策的出臺都會經過大量的調研和反復的推敲,對執行者來說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消化,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實施方案和管理辦法,并在實踐中不斷優化和完善。事實上,《意見》中的很多工作,農業農村部已經走在前頭,早在2019年初就提出要加快推進現代種業發展工作,其中第一條重點任務就是加強種質資源保護。無論是已經啟動的畜禽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計劃,還是調研、謀劃國家畜禽種質資源庫建設項目,都已將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當做種業工作的最重要抓手。希望我們羊業同仁能夠攜手并進,充分利用好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利好政策,共筑肉羊種業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