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鄉村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研討會以“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與城鄉融合”為主題,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楊振海出席并致辭,會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葉玉江、中國農業科學院鄉村振興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梅旭榮共同主持。
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楊振海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葉玉江
楊振海指出,聚焦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和鄉村全面振興,探討中國鄉村發展的理論基礎、實踐模式、政策舉措和實現路徑。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會長陳曉華
會上,中國農業經濟學會會長陳曉華宣布鄉村學分會成立的決定,該分會的建立標志著我國鄉村學研究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將有助于匯聚更多專業力量,深入鄉村一線開展調查研究,提供更加科學、系統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促進鄉村學研究領域的拓展和深化,推動我國鄉村事業的全面發展。
中國農業科學院鄉村振興學院院長張合成
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鄉村振興學院院長張合成發布了《中國鄉村研究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從中國式鄉村學說的初步探索入手,提出了城鄉融合的方針、導向、抓手和目標,剖析了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迭代升級的政策取向、任務清單和研究重點。報告顯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理論內涵豐富、快速升級,具有鮮明的階段特征,新時期城鄉融合發展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以問題為導向,深入研究城鄉收入差距、農村貧富差距、城鄉基礎設施差距、基本公共服務差距、農業科技差距、城鄉“數字鴻溝”這六大差距,以提升產業興旺度、設施完備度、人居環境舒適度和公共服務便利度為城鄉融合的關鍵抓手。
報告指出,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時間緊迫、任務艱巨,在政策取向上,要堅持制度規劃的五個一致性,即政策工具與工具箱的一致性、公平與效率的一致性、市場與政府的一致性、發展與保護的一致性、傳統與現代的一致性。在公共政策的設計上,要堅持四個標準,即目標精準性、總體協同性、執行便利性、預期穩定性。梳理問題清單、部門責任清單、受益對象清單、各級書記決策事項清單這“四個清單”,實現提升農業政策的精準支持和保護。從構建調動種糧務農積極性的制度體系,夯實多予少取的農民增收保障制度,制度上保障小農戶同步進入現代化,制度上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構建優中之優的農業科技政策體系這五個方面加強研究,為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提供理論支撐和決策依據。
未來,《中國鄉村研究報告》將持續關注中國鄉村發展新形勢、新問題和新挑戰,致力于成為連接理論與實踐、政策與民生的橋梁。通過全面、深入、前瞻的研究,為推動中國鄉村的全面振興,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鄉村貢獻智慧與力量,書寫中國鄉村發展的新篇章。
中國農業科學院鄉村振興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梅旭榮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中國農業經濟學會鄉村學分會會長胡向東
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鄉村振興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梅旭榮宣布“中國農業科學院鄉村學術研討會”推薦論文名單。研討會同時邀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守英,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東亞東南亞和中亞辦公室主任陳志鋼,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中國農業經濟學會鄉村學分會副會長龍花樓,復旦大學六次產業研究院研究員李明圓,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中國農業經濟學會鄉村學分會會長胡向東,圍繞鄉村研究做主旨報告。
據了解,研討會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鄉村振興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主辦。會議期間,特別印發了《農經觀察報告合輯》,收錄了自2020年“農經觀察”會商開展以來,各領域專家學者針對每期核心議題所展開的深入研討與寶貴建議。研討會現場,國家相關部委、科研院所及高校、企業、媒體等部門代表,中國農業科學院院屬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及研究生代表300余人現場參會,36萬余人參與觀看了線上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