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的《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19》研究顯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后院”。報告分析指出,農業產業興旺可以有效帶動國民經濟增長,促進勞動力就業,縮小城鄉居民福利差距。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表示,《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19》基于農業產業價值鏈的經濟學角度,以模型評估的方式重新估算了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對國民經濟的真實貢獻。結果顯示,如果按農業食物系統來考慮農業對整個經濟增長的貢獻,實際上2017年農業增加值對國民經濟GDP的增長貢獻了23.3%,對就業的貢獻超過1/3,達到36.7%。
報告還指出,農業勞動力“蓄水池”效應顯著,向第三產業轉移的路徑暢通。從數據上來看,農業增加值每增長1%,帶動第三產業就業增加0.12%,全社會就業增加0.02%。
此外,針對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報告顯示,在母豬存欄、商品豬存欄和居民消費同時下降的綜合影響下,豬肉產量將相對基準方案減少7.6%,導致市場供給下降,豬肉價格上漲,年平均漲幅達到21.4%,居民對豬肉的直接食物消費下降7.8%。報告認為,“以肉換糧”進口政策可有效減少國內生豬養殖污染排放,具備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