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年,我們構建了全球首個亞洲栽培稻泛基因組,率先揭示了H7N9禽流感病毒跨種感染、傳播的關鍵機制;這五年,我們自主培育的‘華浙優261’大幅度提高了超級稻食味優質化率,廣適高產優質大豆品種‘中黃13’累計推廣超過1億畝;這五年,我們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主戰場,累計派出1.2萬人次科技人員,輻射帶動9.7萬個貧困戶增收。”5月26日,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交流會上,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細數著五年來的豐碩成果。
5年前的2017年5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60周年。
“五年來,我們堅持以賀信精神為指引,推動各項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堅持面向世界農業科技前沿,積極搶占科技制高點。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全力支撐農業穩產保供。堅持面向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科技支撐鄉村振興。”吳孔明表示。
牢記囑托,勇攀高峰。中國農業科學院實現了雜交稻種子克隆理論突破,牽頭繪制出小麥D基因組精細圖,破解了二倍體馬鈴薯自交不親和與自交衰退機制,首次發現了產甲烷古菌碳代謝新途徑,揭示了煙粉虱為害600多種植物的奧秘……
國之所需,吾之所向。
“我們自主培育的優質強筋小麥‘中麥895’累計推廣5100多萬畝;‘中油雜501’油菜畝產達到419.95公斤、含油量高達50.38%;‘中甘21’成為‘高原夏菜’重大品牌;‘中畜黑豬’新品種進入第一世代選育,肉雞基因育種技術領跑全球,‘中新白羽肉鴨’‘廣明2號’白羽肉雞等新品種打破了國外種源的長期壟斷。”吳孔明振奮地說。
不負人民,扎根大地。中國農業科學院共建11個鄉村振興科技支撐示范縣,推廣“田間課堂”,打造整縣制科技支撐的農科模式;研發出高效H5/H7二價禽流感滅活疫苗,2017年以來全國累計應用超過200億羽份,成功阻斷H7N9病毒向人的傳播;研發出同步檢測300多種化學污染物的快速檢測技術,破解了黃曲霉毒素高靈敏快速準確定量檢測的技術難題,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了支撐……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三農”壓艙石作用凸顯。農業科技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更加緊迫,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保供責任更加重大,科技創新支撐鄉村振興任務更加艱巨。
“‘十四五’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農業科學院要不斷深入踐行賀信精神,堅持‘四個面向’,不斷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著力打造‘四中心一智庫’,加快建設‘兩個一流’。堅持使命牽引,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堅持公益定位,建設國家農業技術轉移中心。堅持人才強院,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人才中心。堅持開放協作,建設國家農業科技交流中心。堅持服務決策,建設國家高端農業智庫。”吳孔明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