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濰坊7月5日電 (記者瞿劍)不用一滴農藥,僅憑純物理方法,就能根治危害蔬菜生產至烈的韭蛆難題;在告別農藥殘留的同時,還有利于韭菜增產,且大幅降低菜農生產成本。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員張友軍領銜團隊研發的“日曬高溫覆膜”防治韭蛆新技術,5日在此間獲得示范農戶和包括兩位院士在內的驗收專家的交口稱贊。
蔬菜農藥殘留一直是公眾關注的食品安全焦點議題,其中,韭菜因細葉、不耐深度清洗而成為農殘超標的標志性農產品。張友軍介紹,韭菜生產中使用農藥,正是為了防治俗稱“韭蛆”的韭菜遲眼蕈蚊,因其幼蟲群集在植株的地下部位,早期不易察覺,等地上部位出現癥狀后為時已晚,導致產量損失高達2/3、甚至絕收。韭蛆通常躲藏在韭菜的葉鞘或鱗莖內,藥劑很難接觸到蟲體,此前主要防治方法是使用化學農藥灌根,效果差,且殘效期長、高毒劇毒農藥用量大。
“日曬高溫覆膜”技術原理十分簡單,即利用韭蛆極不耐高溫的特點,在收割留茬后的韭菜田地面鋪上透明保溫的無滴膜,通過陽光直射提高膜下土壤溫度;當溫度超過40℃,且持續3小時以上,韭蛆幼蟲便被全部殺死。方法雖簡,卻是建立在團隊對韭蛆的生物生態學特性、田間發生危害規律與災變機制史上首次系統研究的基礎上。目前,該技術已在山東、河北、天津、安徽、甘肅、浙江等多省份示范,防治效果均達到了100%,同時,每畝防治成本僅為以往化學防治成本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