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和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在北京聯合發布《中國農業綠色發展報告2020》,系統反映了2019-2020年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的總體水平、重大行動和重要進展。
報告顯示:2019-2020年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穩步推進,主要體現在九方面:
一、 農業綠色發展理論研究有新突破
理論創新是科學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思想基礎。近年來各界聚焦農業綠色發展基礎理論問題,重點在思想淵源梳理、核心要義界定、驅動動力探析、推進路徑和監測評價體系構建等五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二、 我國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
2012-2019年間,全國農業綠色發展指數從73.46提升至77.14。其中,資源節約保育、生態環境安全、綠色產品供給和生活富裕美好四個維度的指數均呈現正向增長。
三、 農業生產綠色化穩步推進
通過重點完善農業標準體系,推行標準化綠色生產和生態健康養殖,增強高品質農產品供給,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持續向好。截至2020年底,現行有效農業行業標準5479項,基本覆蓋農業綠色發展重要領域,農產品生產基本實現有標可依。2019年,全國綠色食品產地環境監測面積達到2.08億畝,比上年增加32.4%,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獲證產品總數43504個,比2018年提升15.2%,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為97.8%,同比上升0.3個百分點。
四、 農業資源用養結合協調發展
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啟動耕地酸化治理,開展耕地土壤鹽堿化治理,發展節水農業,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逐步降低資源開發利用強度。
五、 農業產地環境保護成效明顯
以農業投入品減量、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等為重點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成效明顯。2020年全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和農藥利用率分別達到40.2%、40.6%,較2015年分別提高了5個百分點和4個百分點;2020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6.72%,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地膜覆蓋面積和使用量實現了負增長,農膜回收率達到80%,重點地區“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
六、 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到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目標任務基本完成。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5%,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已覆蓋全國90%以上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已達25.5%。
七、 農業綠色發展試驗示范深入開展
重點推動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支撐體系建設和國家農業重要資源臺賬制度建設。建立長期固定觀測試驗站,2020年農業農村部會同相關部門認定中國農科院昌平站、呼倫貝爾站等16個試驗站為首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長期固定觀測試驗站。
八、 農業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應用提速
報告篩選了安徽省潁上縣糧食生產全鏈條減量豐產技術模式、內蒙古自治區杭錦后旗小麥綠色生產集成技術模式、新疆兵團共青團農場棉花綠色種植技術模式等10項地區農業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為推動我國農業綠色發展技術創新和應用提供借鑒。
九、 探索農業綠色發展富民興村新模式
報告展示了10個綠色興農惠農強農的典型案例,包括“湖南省屈原管理區實施三三工程,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吉林省舒蘭市全鏈條推進水稻綠色生產,助力打造現代農業生態市”等,為我國不同類型地區農業綠色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