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種地,滴灌只用來澆水,肥料都在苗期施用完了。今年用上了密植精準調控技術,不僅把玉米種植密度提高到每畝8000株,肥料也進行了‘十次水、八次肥’的精準調控管理,高密度種植的玉米植株依然棵棵健壯、株株有穗,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種羊場玉米種植戶張明濤看著豐收的玉米露出了笑容。
日前,作為新疆最大糧食生產基地的伊犁州,連續刷新全國百畝方、千畝方、萬畝方玉米高產紀錄。經伊犁州農業農村部門自測、新疆農業農村廳復測,由農業農村部玉米專家組、玉米單產提升工程專家指導組和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專家組成測產驗收組,對察布查爾縣、伊寧縣的規模化生產玉米高產創建田進行實收測產。其中,察布查爾縣闊洪奇鄉玉爾坦村的11260畝高產創建田塊,平均畝產達到1300.67公斤,察布查爾縣種羊場井灌區的1439畝高產創建田塊,平均畝產達到1427.66公斤,伊寧縣喀什鎮的760畝高產創建田中100畝高產方,平均畝產達到1545.94公斤,實現規模化生產條件下玉米單產水平的全面突破。測產驗收組組長薛吉全說:“伊犁州在大力推廣實施玉米密植精準調控技術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當地優良的資源稟賦、農田基礎設施條件以及全程機械化水平。這次刷新全國玉米高產3項紀錄,表明玉米高產技術已在生產應用環節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介紹,伊犁州高度重視糧食產能提升工作,2023年引進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李少昆研究員團隊研發的玉米密植精準調控技術,在全自治州開展大規模推廣工作,依托當地完善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轉變種植管理理念,一舉突破當地玉米產能瓶頸。該項技術以密植為增產核心,水肥精準調控為密植保障,系統集成土地精細耕整技術、種子精準包衣技術、導航單粒精播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精準化控與病蟲草害防控技術、機械精準收獲技術“六大精準”調控關鍵技術,綜合施策解決玉米種植密度和單產提高關鍵問題。
“伊犁河谷水熱資源均衡,農田基礎設施條件完善,農戶種植經驗豐富,玉米常年畝產在900公斤以上,是全疆玉米的主產區和高產區。”伊犁州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高級農藝師張冬梅說,“但進一步提升玉米產能困難重重,急需新的技術模式來打破固有種植習慣,發揮優越的資源稟賦和基礎條件。”
伊犁州黨委書記楊秀理說:“糧食產能提升離不開科學理念和科學技術作指引,要進一步提升種植管理的科學理念,總結提煉糧食高產經驗,制定科學栽培規程,確保以點帶面全覆蓋推廣。”2023年,伊犁州建立州、縣、鄉、村四級領導包聯高產創建機制,各級領導包聯玉米高產創建示范田636塊21.44萬畝。在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專家團隊的指導下,伊犁州農科所聯合新疆農業科學院、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專家開展技術落地支撐工作,以增密降高、系統化調為核心,狠抓優良品種選育、合理密植、滴水齊苗、化控防倒、水肥精準調控以及病蟲害綜合防治、機收減損等關鍵技術措施的落實。
為助推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在新疆推廣應用,新疆農業農村廳組織全疆10個玉米主產地州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簽訂了技術服務協議,旨在為新疆玉米產能進一步大幅提升、農民增產增收注入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