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021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大會集中發布了《“十三五”農業農村科技發展報告》《2021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2021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2021全球農業研究熱點前沿》《2021中國農業科技論文與專利全球競爭力分析》《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十大技術模式》《2021中國涉農企業創新報告》《南京農創中心發展路徑與創新資源》等8個智庫報告,全面總結了近年來農業農村科技發展取得的主要成就,深入分析了當前全球農業科技前沿和我國農業科技新進展、新突破,充分體現科技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引領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保護生態環境的至關重要作用。
我國農業科技整體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夯實農業發展根基
《“十三五”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報告》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農業農村科技創新體系效能在改革中穩步提升,科技創新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總體呈現農業高新技術加快發展,農業科技成果加速產出、農業科技呈現強勁發展勢頭,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0%。如期實現《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目標,我國農業科技整體實力進入世界前列。
農業科學基礎研究的重大進展,是驅動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的原動力,是我國農業科技搶占世界制高點、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的堅實基礎。《2021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報告遴選出10項能夠代表2020年度我國農業基礎研究領域取得引領性、開拓性、突破性重大進展,充分體現了我國在作物、園藝、獸醫等學科領域的領跑地位,這些研究為主要農作物的分子設計育種和綠色高效品種選育、生豬育種、為培育新型廣譜抗病毒作物、研發新冠肺炎疫苗、研制Bt生物技術產品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推動我國農業科技由局部創新向“自主基因、自主技術、自主品種、自主產品”的整體性跨越。
《2021全球農業研究熱點前沿》報告遴選2021全球農業8大學科54個研究熱點,分析了農業全球研究熱點前沿發展趨勢,全面評估了中國、美國等12個全球重要國家在農業領域、農業各學科領域以及各熱點前沿中的研究活躍程度及表現力。報告顯示,中國的農業熱點前沿國家總體表現力得分居世界之首,總體貢獻度、影響度和引領度均位居全球第一,在作物、畜牧獸醫、農產品質量與加工、農業信息和農業工程學科領域中,領先優勢明顯,學科層面跟跑甚至開始領跑世界。《2021中國農業科技論文與專利全球競爭力分析》對全球22個農業重要國家及其機構的全球競爭力進行了分析。報告指出,中國發文量排名第一,有13個學科科技論文競爭力排名第一;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
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楊雄年表示,從成果、論文、專利、植物新品種權水平,以及我國在生物技術、農業信息技術等前沿熱點問題在國際的影響來綜合研判,我國農業科技整體實力進入世界前列。
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武裝農業農村,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我國農業農村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更快更好轉化應用的需求變得更加迫切。會上,中國農學會公開發布了《2021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重點遴選出一批創新水平高的實用新成果,使科技創新更好地為提升現實生產力服務,成為支撐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國農學會黨委書記劉瑞明介紹,入選的新成果具備四個條件,即符合“四個面向”要求;有廣泛應用前景;技術創新突出,具備推廣應用條件;潛在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明顯。
記者發現,此次發布的新成果覆蓋面廣,順應農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要求,農業科技支撐引領從“一農”向“三農”轉變,從糧食安全、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生產領域,擴展到脫貧攻堅服務,農民增產增收,生態宜居服務,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等方面。有的成果適應人民高品質美好生活需要,滿足在吃飽的基礎上吃得好吃得健康。如農科糯336等系列高葉酸甜加糯優質鮮食玉米新品種。有的成果契合當下電商發展的新潮流,如冷鮮肉精準保鮮數字物流關鍵技術,利用數字倉儲物流技術大大延長了肉品貨架期。有的成果助力農機裝備智能化發展,提高農業生產率。如設施蔬菜水肥一體化云托管系統,構建水肥一體化云平臺,實現設備遠程監控、精準管理。
實現農業農村碳達峰碳中和,也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快突破一批農業農村減排固碳關鍵技術。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發布了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十大技術模式,這是首次以減排固碳為主題發布的農業農村領域相關技術模式。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站長嚴東權介紹,這些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技術模式的推廣應用,有利于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和鄉村生態振興,提升農業農村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加速科技與產業融合,支撐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2021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明確提出科技領軍企業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培育一批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的科技領軍企業,是實現農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高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2021中國涉農企業創新報告》對2020年中國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涉農企業的創新能力進行了科學評價。報告顯示,中國涉農企業正在努力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但總體來說,創新能力仍然偏低、規模偏小,缺乏科技領軍企業。專家建議,激發創新活力,要支持領軍企業在農業生物育種、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重大項目中“揭榜掛帥”,以共同利益為紐帶、市場機制為保障,聯合高校院所及其它創新主體組建體系化、任務型的創新聯合體,開展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科技資源共享服務等,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十三五”時期我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農業科技體系治理成效顯著,農業科技組織方式不斷創新,治理能力不斷提升,推動科技與產業、企業、人才、金融等“五個融合”,先后建成江蘇南京、山西太谷、四川成都、廣東廣州、湖北武漢5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打造“農業硅谷”和區域經濟增長極。會上發布的《南京農創中心發展路徑與創新資源》對自身生態機制、創新能力、發展模式等進行了詳細介紹。南京國家農創中心在創建之初就力爭走出一條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的創新之路,努力實現創新要素集聚、關鍵技術集成、關聯企業集中、優勢產業集群,打造農業科技創新的新高地、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的大平臺、各類創新要素緊密結合的好載體。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周云龍表示,這些智庫報告對準確研判全球農業科技態勢,把握未來農業農村科技發展方向,明確我國農業科技攻關目標和重點任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大力推進農業與科技融合,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同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步伐,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在日新月異的農業科技進步中引領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