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高度重視糧食安全生產,從糧食穩產、增產、高質上想辦法、下功夫,聚焦玉米單產提升行動和綠色高產高效項目,按照“三田兩區四支撐”總體思路,創建了旗有萬畝片、鎮有千畝方、村有百畝田的示范新格局,提升了玉米單產,為穩住糧食安全這塊“壓艙石”打好基礎,使糧食生產更具優勢、底氣更足,譜寫了一曲豐收的贊歌。
近期,中國農科院、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農牧部門專家組成的測產團隊對烏拉特前旗2024年糧油規模種植主體單產提升項目培育主體種植的玉米高產百畝示范田進行了實地測產,最終大佘太鎮南苑村百畝示范田平均單產1473.27公斤,刷新了自治區玉米單產紀錄,較2023年全區玉米高產紀錄1439.4公斤提高33.87公斤。在百畝示范田中,額爾登布拉格蘇木阿日齊嘎查節水灌溉專業合作社百畝示范田平均單產1432.66公斤排名第二;在萬畝示范田中,烏拉特前旗大佘太鎮南苑村平均單產1266.2公斤,創自治區萬畝玉米連片種植單產新紀錄。
玉米測產現場(謝佳卉 攝)
“做這個高產示范田,一方面是要驗證烏拉特前旗有高產潛力,再一個要推廣一些先進的實用技術,把玉米的增產潛力發揮出來,通過玉米綠色高產高效項目,小面積高產攻關示范,帶動技術推廣和大面積的均衡增產。”烏拉特前旗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張光說。
近年來,烏拉特前旗積極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踐行新質生產力,克服制約因素,因地制宜,堅持把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作為頭等大事,向優質高效、綠色生態發展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農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現代科技的支撐,今年,大佘太鎮南苑村南苑一組示范區,應用玉米密植高產精準調控技術,平均種植密度達6000株以上,較傳統種植密度提高1000株左右。通過統一種植、統一管理,減少肥、藥投入,降低種植成本約30元/畝,并且通過新技術推廣,項目區節約用肥 60萬公斤,節水3000萬立方米,增加產值7128萬元。農田管理有了更多的“科技范兒”,不僅成本更低,還實現了玉米單產水平的顯著提升。
航拍烏拉特前旗大佘太鎮南苑村玉米密植高產精準調控技術示范區(王澤浩 攝)
“今年我種了1000畝左右玉米,從不同的密植程度,我都有自己的試驗種,這個是最高產的玉米。田間管理前期一直控水控肥,液體肥加固體肥帶動,產量挺滿意的。”大佘太鎮南苑村種植大戶李保東說。
“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現在是全國玉米單產提升工程的核心技術。它包括了幾個方面,第一選用耐密品種,第二合理密植,第三滴水起苗,第四精準化控,第五進行合理灌溉和施肥,第六一噴多促進行預防。這六大精準技術集成以后形成了玉米密植精準高產技術,才能獲得較高的產量。”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博士薛軍說。
烏拉特前旗積極探索適合本地的種植新模式,推動農業生產轉型升級。今年,額爾登布拉格蘇木阿日齊嘎查節水灌溉專業合作社,積極與蒙禾塔拉草業有限公司對接,公司投資120余萬元打造形成“智慧農田”建設示范基地,充分發揮“黨支部+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由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聯合周邊種植大戶,成立社會化服務公司,引進當地龍頭企業,帶動轄區千余畝農田,在示范的基礎上增點擴面,發展節水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構建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保姆式”服務新模式,實現玉米作物穩產、高產。
航拍烏拉特前旗額爾登布拉格蘇木阿日齊嘎查玉米無膜淺埋滴灌技術示范區(王澤浩 攝)
烏拉特前旗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正集中全力,集聚了各類資源與力量,致力于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通過這種集中的努力,烏拉特前旗正逐漸展現出其作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排頭兵的姿態,并在鄉村全面振興的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