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平衡膳食:追求舌尖上的健康
編者按:“民以食為天”,看似平常普通的一日三餐,可有著不少的學問和講究。如果吃對了,有益于我們的身體健康;如果吃錯了,它則無異于慢性毒藥。那么,飲食與健康究竟有什么樣的關系?我們的一日三餐又應該怎么來吃?怎樣才能真正吃出營養、吃出健康呢?日前,記者專訪了從事食物營養研究工作的農業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王東陽研究員,請他為大家一一解答。
記者: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理念也開始轉變,越來越注重吃得營養和健康,也越來越關注食物養生了。那么,飲食和健康到底有什么樣的關系?如果吃得不科學,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
王東陽:這些年,我國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食物供需基本平衡,食品安全狀況總體穩定向好,與過去相比,我國居民的營養健康狀況明顯得到了改善,食物與營養發展的成效非常顯著。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居民的營養健康狀況依然不容樂觀。
目前,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還存在著肉類油脂等動物性食物消費過多等不合理的膳食行為,而這種不科學的膳食行為,容易引起營養性疾病,致使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慢性疾病患病人群不斷增加。據統計,目前,全國確診的慢性病患者已超過2.6億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9%,我國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已經占到總死亡的85%,而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負擔占我國總疾病負擔的70%。如不采取強有力措施,未來20年,中國40歲以上人群中主要慢性病患者人數將增長一到兩倍,慢性病導致的負擔將增長80%以上。
現在,我國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正在呈“井噴”式發展,患病率每年都在加速增加,相關危險因素仍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僅從膳食結構上來看,我們80%的家庭人均食鹽和食用油攝入量超標,谷物食物攝入不足,可以說,膳食結構不合理已經成為慢性病多發的危險因素之一。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揎椪{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