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共同舉辦的袁隆平精神學習交流會在北京舉行,包括5位兩院院士在內的我國農業科技界專家學者共聚一堂,追憶緬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要學習、傳承和發揚袁隆平的科學精神和崇高風范,為實現農業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撐。
袁隆平的學生、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鄧華鳳深情回顧了袁隆平先生的研究歷程。他表示,“我有幸跟隨袁隆平老師,從恩師身上學到很多,例如奉獻精神、創新精神、務實精神、協作精神、愛黨愛國精神等等,使我受益終身。其中,恩師的創新精神對我影響最深,也使我從一位雜交水稻小兵成長為雜交水稻干將,敢于創新、善于創新、不斷創新,是袁隆平創新精神的有力注腳。”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錢前表示,袁隆平創建的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使我國雜交水稻始終居于世界領先水平,“并為作物遺傳育種學科發展作出了原創性貢獻”。錢前還分享了一則他和袁隆平先生的故事。“記得4年前,袁先生問我最近在干什么,我說很累,干不動。袁先生問我多大年齡,我說我55歲,袁先生說‘人到五十五,猶如出山虎’。我當場就請袁先生把這句話寫在了紙上。至今,這張紙條仍放在我的書房里。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胡培松介紹,“兩系法”現在已經占了雜交水稻的一半以上,可是當初卻是被專家否定掉的。袁隆平能夠突破傳統理論的束縛,“確實是科學家精神最好的踐行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副院長萬建民深情回憶起自己親歷的袁隆平平易近人、團結同輩、提攜后輩的故事,并談到了袁隆平的家國情懷:他的雜交水稻研究成功之后,并沒有把技術封閉起來,而是向全世界推廣。“他胸懷整個國家的糧食安全,把國家的重大需求作為科學家的首要任務。”
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認為袁隆平先生為世界的糧食安全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并表示要學習袁隆平先生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合作精神,不懈奮斗、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他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躬身實踐,以田野為家、以水稻為伴,終生為水稻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院士表示,袁隆平同志是當代科學家的典范,是我國農業科技界的一面旗幟,也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號召農業科技工作者深入學習袁隆平的科學精神,擔負起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