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聯合中國農科院蘭州獸醫研究所等單位歷時18年,共同研制的布魯氏菌基因缺失標記活疫苗產品在國內首發上市。該產品能有效區別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突破了制約布病疫苗生產應用的重大技術瓶頸,其生產應用將對全國羊布病的有效防控和凈化發揮積極作用,為《畜間布病防控五年行動方案(2022-2026年)》的順利實施提供重要科技支撐。
布魯氏桿菌病簡稱布病,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傳染病,其臨床特點為長期發熱、多汗、關節痛及肝脾腫大等。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感染羊種布魯氏菌的病羊是我國人間病例最主要傳染源。疫苗接種可顯著降低羊的感染率和發病率,有效阻斷畜間和人畜間傳播,為控制流行、建立凈化畜群創造條件。但傳統布病減毒活疫苗無法從技術上區別免疫動物和自然感染動物,嚴重干擾了流行病監測,妨礙凈化群建立和無疫區建設,成為制約疫苗生產應用的關鍵瓶頸。
針對這一重大問題,重要人畜共患病與烈性外來病創新團隊以我國現有疫苗M5-90為親本通過基因缺失研制了bp26基因缺失疫苗,并建立了配套的鑒別診斷試劑盒,可實現對免疫和自然感染動物的有效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