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董峻)記者27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我國科學家成功選育出具有高飼料轉化效率與瘦肉率、低皮脂率、肉質好、抗病力強的Z型北京鴨配套系。此舉有望打破國外肉鴨品種占據我國大部分市場的格局。
據這一研究項目的牽頭人、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侯水生介紹,2011年我國鴨存欄量15.25億只,出欄量39.4億只,占世界總出欄量的8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肉鴨養殖國家。我國飼養的本地北京鴨品種生長速度快、皮脂率高,是加工北京烤鴨的優質原料,但由于瘦肉率與飼料轉化效率低,特別是皮脂率高,不適宜制作咸水鴨、板鴨、醬鴨等食品。
侯水生說,我國咸水鴨、板鴨、醬鴨類食品的市場巨大,年消費量超過35億只。歐美國家的肉鴨育種企業利用我國北京鴨品種資源,針對我國市場需求,成功培育了瘦肉型北京鴨配套系。英國櫻桃谷公司的大體型肉鴨配套系“英國北京鴨”占據了我國80%以上市場份額,而原產我國的北京鴨因為皮脂率與料肉比高,胸腿肉率低,市場占有率大幅萎縮。
針對我國肉鴨產業發展對瘦肉型、高飼料轉化效率肉鴨品種的需要,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于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了肉鴨新品種選育研究。特別是近5年來,在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經費的大力支持下,研究團隊加強了選育力度,成功選育出瘦肉型北京鴨。
大群體生產性能數據統計表明,Z型北京鴨的6周齡體重、飼料轉化效率、胸肌重、腿肌重、胸肉率、腿肉率、皮脂率、出肉率等指標均達到或優于國外培育的北京鴨品種。更重要的是,在Z型北京鴨的培育過程中,科研人員還創新性地建立了系統的肉鴨選育技術,并制定了飼養標準。
在2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與國內肉鴨養殖業的兩大龍頭企業——山東新希望六和集團有限公司和內蒙古塞飛亞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品種轉讓與聯合育種協議,這兩家企業得到授權推廣使用Z型北京鴨瘦肉型配套系,并與研究所開展聯合育種工作,進一步選育提高北京鴨的生產性能和品質。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