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倫敦7月12日電(記者劉海英)一國際研究小組近日在《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成功繪制出一種馬鈴薯的基因圖譜。該基因測序工作的完成,將大大加快馬鈴薯新品種的繁育進程,未來的新品種馬鈴薯無論是產量還是營養價值以及抗病蟲害能力都將大大提升,馬鈴薯也將會成為未來人類糧食安全的重要保證。
馬鈴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幾種糧食作物之一,既可以作為主食,也可以作為蔬菜,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受歡迎。全世界有120多個國家種植馬鈴薯,有超過10億人將其作為日常食物消費。近兩年全球糧食價格上漲迅速,相比于小麥、玉米等大宗糧食商品價格的快速上漲,馬鈴薯的價格卻相對穩定。因此,不少人將馬鈴薯看成是未來全球糧食供應的重要保證。有專家預計,到2020年,全世界將有超過20億人會把馬鈴薯作為重要的食物來源。
馬鈴薯的基因組包含39000多個蛋白編碼基因,而且是高度雜合的同源四倍體,這意味著它有四個染色體副本,且常會變異。馬鈴薯基因圖譜的復雜性使得該作物的基因測序工作一直沒有很好地開展。為了更好地推動馬鈴薯研究,2006年,來自14個國家的29個機構聯合成立“國際馬鈴薯基因組測序協作組(PGSC)”,其中包括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
研究人員使用最先進的基因測序技術,對一種產自南美洲的栽培種馬鈴薯進行基因測序。雖然該種馬鈴薯與超市常見的馬鈴薯十分相似,但其基因組是二倍體基因組,相對簡單。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對另一種雜合二倍體變異馬鈴薯的部分基因進行了測序。此兩種馬鈴薯基因組圖譜,將極大地幫助科學家了解整個馬鈴薯家族的基因面貌。而通過對基因數據的初步分析,科學家們已經確認了800多個馬鈴薯抗病基因,這將有助于科學家培育新的抗病馬鈴薯品種。
蘇格蘭詹姆斯·赫登研究所的格倫·布萊恩博士是參與該項目的英國科學家小組領導人,他指出,該項基因組測序工作使科學家在理解馬鈴薯生物學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不僅會加速培育馬鈴薯新品種的速度,更有助于培育出抗病蟲害能力強、營養價值高的馬鈴薯新品種。
詹姆斯·赫登研究所主任伊恩·戈登教授則表示,馬鈴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非谷類作物,尤其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更是如此。2050年全球人口預計將達到90億,對糧食的需求極大。馬鈴薯基因圖譜的繪制,有助于提升馬鈴薯的產量,這會更好地保證未來的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