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科院24日宣布啟動“藏糧于技”等五大系列科研計劃;其中“藏糧于技”科研計劃將重點開展育種技術提升、重大自主品種培育、高效精準栽培、綠色豐產關鍵技術集成四大科技行動,到2025年,實現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四大作物平均單產比2018年提高10%,試驗單產目標達到2018年平均單產的2.5倍;到2030年,實現四大作物平均單產比2018年提高20%,試驗單產目標達到2018年平均單產的3倍。支撐保障我國水稻、小麥口糧絕對安全,玉米基本自給,大豆自給率逐步提升,其中食用大豆完全自給。
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劉春明研究員介紹,當前,我國糧食年生產能力為6億噸左右。據測算,2030年我國人口將達14.5億,糧食生產能力2020年應達到6.3億噸、2030年達到7億噸才能滿足國內基本需求。然而,從現在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四大作物平均產量和播種面積來看,我國稻米和小麥的供需仍將處于緊平衡狀態,玉米需求將保持穩定增長趨勢,大豆供需矛盾形勢更加嚴峻。為滿足未來國內糧食需求,需要保證糧食總產年均至少增長1%以上。然而2000年以來我國糧食單產增長率僅為0.8%。隨著勞動力和生產資料成本不斷增加,四大作物都面臨著提升總量、優化品質和降低成本三大挑戰。
“藏糧于技”科研計劃將直面三大挑戰,實施育種技術提升行動:夯實四大作物的遺傳育種理論,突破分子育種、基因編輯、轉基因、智能設計育種、雜種優勢固定等核心技術,實現作物育種技術跨越式發展,大幅提高育種效率。重大自主品種培育行動:到2030年培育優質綠色超級稻、優質功能稻、優質小麥、抗旱節水小麥、機收玉米、抗旱玉米、高蛋白玉米、高產高蛋白大豆新品種200個以上,其中年推廣超過1000萬畝的新品種4-5個,累計推廣1億畝以上。高效精準栽培科技行動:提出區域作物優質豐產綠色高效栽培技術途徑,建立高產優質協同、水肥藥減量施用、土壤耕作培肥、抗逆減災以及全程信息化等高效精準栽培技術,為2025年最高產量突破2.5倍、2030年最高產量突破3倍提供關鍵技術支撐。綠色豐產關鍵技術集成:創建四大糧食作物產量品質與資源利用效率協同提高、抗逆穩產、精準輕簡化綠色增產集成模式。通過大面積示范推廣,使主產區糧食作物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綠色豐產優質高效技術集成模式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綜合效益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