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如何更好地利用國際上的先進技術和資源,利用好自己的資源,讓產學研之間的結合更緊密、順暢,是種業發展中關鍵的問題。
打贏種業翻身仗關鍵的問題在哪里?當前最困難的事情是什么?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侯水生表示,在畜禽育種方面,我們起步比較晚,發展時間很短,技術、資源等各方面的積累都比較薄弱。在未來,如何更好地利用國際上的先進技術和資源,利用好自己的資源,讓產學研之間的結合更緊密、順暢,是種業發展中關鍵的問題。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錄祥則表示,打贏種業翻身仗關鍵在于培養、積蓄一種科技支撐我們種業安全的能力。
新京報記者和兩位專家探討打贏種業翻身仗關鍵的問題在哪里等問題。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產學研緊密結合補齊種業短板
“我們要打種業翻身仗,這也說明,我們在種業方面,確實是有短板的。”侯水生表示,我們畜禽育種起步比較晚,一些發達國家他們育種已經走過了200年、300年的歷史,而我國在這方面僅有短短40年、50年的歷史,想要追趕上他們確實是需要時間的。“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利用一些現代科學技術,將西方國家的一些資源和我們自己的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怎樣去創造或者是創制我們的遺傳資源,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同時,怎么樣把一些現在的科學技術很好地、高效地用在我們的新品種培育上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侯水生表示,如何將產學研緊密結合也至關重要。
“在利益共享的條件下,如何實現科研單位和企業的有機結合,培育一些新品種,是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根本。核心是解決科技與經濟的問題,就是產學研用最終解決的。”
要培養一種科技支撐種業安全的能力
對于打贏種業翻身仗的關鍵的問題,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錄祥則表示,在糧食生產系統里面,我們還有潛在的一個挑戰。“雖然我們當下沒有‘卡脖子’的問題,我們的糧食及農產品供給的總量也是滿足的,但是隨著未來的發展,與老百姓對食品多元化或者多樣化消費的需求相比,我們還需要培養一種能力——積蓄一種科技支撐我們種業安全的能力。”劉錄祥稱,“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從長遠來看,就是要培育這種支撐總量供給、持續供給能力,真正把我國種業持續發展的能力培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