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9日-12日,由中國作物學會玉米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和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承辦的第一屆玉米種質改良與創新利用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此次大會旨在促進我國玉米種質改良與創新領域科技工作者的交流與合作,展示最新科研成果,推進我國玉米種業高質量發展。農業農村部科學技術司副司長蔣丹平、種業管理司副司長楊海生、中國作物學會玉米專業委員會主任李建生、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周文彬等領導專家出席開幕式。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作科所研究員李新海主持會議開幕式。
周文彬在致辭中指出,玉米作為第一大糧食作物,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壓艙石的作用。在當前品種井噴,同質化現象嚴重的形勢下,玉米種質改良與創新利用的意義非常重大,是確保我國種源自主可控的重要途徑。他建議大膽創新科研合作模式,系統開展種質改良與創新工作,為我國玉米種業振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李建生指出,玉米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和總產最高的作物,且未來的需求會越來越大;但是我國玉米面臨著單產提升和國際競爭雙重挑戰,而破局的關鍵在于體制機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種質創新,其中種質創新是品種培育的基礎。此次會議的召開,有利于聚焦種質創新,共同推動玉米種質資源的創新利用。
會議期間,楊海生和李新海分別就我國玉米種業振興布局與種源創新規劃、我國玉米種業發展形勢與種質創新需求做主旨演講。28位專家圍繞玉米種質研究與基因發掘、玉米種質改良與創新技術、玉米基礎種質創新與應用、玉米商業化種源創新與利用四個層面進行學術交流和研討。來自國內外十余所高校與研究機構的四百余名學者開展了研討交流。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種質改良是一項系統工程,建議啟動“全國玉米種質遺傳改良計劃”,開展全國范圍內的大協作,形成全國“一盤棋”統籌布局的新局面,穩步推進我國的玉米種質改良與創新利用工作。
期間,與會人員還參觀了位于北京順義區的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玉米試驗和種植基地,充分了解了國內玉米種質資源收集與引進、種質改良技術創新以及玉米新種質創制和新品種培育進展。本次會議的成功召開有助于促進國內各科研單位和種業企業在玉米學術研究和產業應用方面加強交流合作,探討政策導向,共同推進我國玉米種質改良與創新工作,保障玉米種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