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動物營養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的科技部創新方法工作專項“豬禽飼料能量生物學效價評定方法的創新研究”項目通過驗收。
飼料有效能值是制定畜禽飼養標準及優化飼料配方的首要技術參數。飼料能量生物學效價的評定是動物營養學科中世界性的“老大難”問題。
傳統的動物試驗法存在著耗時、費力、重演性差的弊端。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雖然曾在體外消化技術方面進行過種種嘗試,但一直缺乏模擬消化液試劑盒的生產工藝準則、酶水解環境的全程自控,以及試劑盒的效價穩定保質系統。
據項目主持人趙峰博士介紹,該項目是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子儀的指導下,在動物營養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北京市科委的資助下,經過多次軟硬件改造,有針對性地在解決了豬禽消化道套管設計、瘺術、活體腸道內的食糜流量及其體內消化液在不同外因條件下的酶活變異規律等技術難題之后,歷時7年開發出了第一、二代仿生消化系統樣機。在此基礎上與科技部簽訂了創新方法工作專項合同任務,按計劃研制成功了不用試驗動物即可測出比現行國家標準法更為精確,重演性更為穩定的第三代單胃動物仿生消化系統(SDS-2)及配套的模擬消化液試劑盒。實現了適用于評定豬、雞、鴨飼料能量生物學效價的酶水解總能值(EHGE)的全自動離體消化試驗裝置。
經過協作單位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廣東溫氏食品集團、廣東海大集團的檢驗,達到了 “輕量化、標準化、儀器化”的預期效果。經與國家標準方法(GB/T26437-2010、GB/T26438-2010)相比,克服了傳統生物學法中存在的對試驗動物要求高、飼養成本昂貴,難以批量測試的限制。該系統在仿生酶譜、自動程控技術方面國際領先。這一技術不僅將為全面改革現行靜態表格制的飼養標準體系,開發新一代單胃動物(豬、雞、鴨)動態營養需要量動態數學模型提供有力的科研方法與工具,而且在我國飼料工業、養殖業上的廣泛應用后將為動物營養科學研究成果及時推廣應用于生產實際提供現代化手段。
據悉,該技術已在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廣東溫氏食品集團、廣東海大集團、廣東泛亞太科技有限公司試行2年,效益顯著。對此,項目評審專家建議應加快該項目成果的示范、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