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油菜生產還需農機“加油”
“過去收割油菜,累一天,一個人也就收一畝地。有了收割機,十幾分鐘就能收獲一畝地。”湖北省公安縣夾竹園鎮萬畝油菜示范區,專家在向現場的村民們講解機械化收獲油菜的好處。全程機械化種植油菜,種、管、收各環節只需3種機械總共進行3次作業。而且,機械播種時融合了密度調控、緩控釋肥技術,機械收獲時融合了秸稈快速腐解技術。
國家油菜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油料所所長王漢中為記者算了一筆賬:傳統油菜生產是人工直播種植模式,種子、農藥、肥料等物化成本每畝約185元,人工成本以用10個工、每個工80元計算,每畝約800元,種植一畝油菜總生產成本約985元;按傳統生產的高產水平計算,每畝產油菜籽360斤,每斤菜籽2.5元,種一畝油菜收入900元;扣除成本,農民每畝還虧損85元。
據統計,全國油菜種植面積約為1.1億畝,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為27.2%,遠低于主要糧食作物。長江流域是我國油菜主產區,常年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85%。由于目前油菜種植品種、模式不一,機械化生產相對滯后,用工量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種植意愿。
2012年,農業部將油菜納入到糧食增產模式攻關計劃,與水稻等糧食作物一起,統一部署了增產模式攻關。緊接著,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專門安排了“油菜增產綜合技術生產模式研究”課題。農科院油料所選育出的中雙11號,是世界首個高含油量、強抗裂角、高抗倒伏的雙低油菜品種,也是最適合機械化生產的品種。
王漢中說,針對機械化程度低導致生產效益低、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的瓶頸,油料所聯合全國油菜科研優勢單位,建立了油菜全程機械化高效生產模式,集成融合了品種、機械裝備、植保、土壤肥料、栽培等5大領域的9項關鍵技術。目前,在全國已建立了5個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示范基地。
“國內外實踐表明,油菜機械化生產是擴大油菜種植面積的必然要求。”華中農業大學廖慶喜教授認為,根據油菜生產特點,油菜種植應以機械化精量直播技術為主,采用油菜精量聯合直播機械能一次性完成油菜種植的開畦溝、旋耕、滅茬、精量播種、施肥、覆土等多個作業環節,可實現省種、省肥、省工、省時,節本增效明顯。
專家告訴記者,采用全程機械化高效生產模式后,菜籽實際畝產可達420斤,中雙11號菜籽含油量達49%,收購價格比一般品種高10%以上,按收購價每斤2.75元計算,每畝油菜收入1155元。扣除機械、種子、農藥、肥料等物化成本每畝約425元、清溝排漬每畝人工投入60元,畝純收益約670元,比傳統種植方式增加收益約755元。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揎椪{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