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正處在花期的油菜花,同樣會因為缺少蜜蜂授粉影響油菜籽的產量和質量。
農歷一月過去了,四川興文縣,往年早已帶著蜜蜂去油菜地采蜜的田強,過去幾天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家有六箱蜜蜂被餓死。道路不暢,去不了蜜源地,“我們的蜂業(yè)合作社有十幾個人,每家都有蜜蜂餓死的。”田強說。
重慶酉陽縣蜂農劉顯武的蜂群稍微好一點兒,冬天的存蜜還比較多,買回一些白糖還能維持成年蜜蜂的生命,但是缺少花粉,幼年蜂已經出現(xiàn)了發(fā)育不全的情況。加之道路不暢,本來計劃要轉場去蜜源地采蜜,現(xiàn)在也無法成行。“可能會減少一個花期的收入吧,差不多一兩萬塊。”劉顯武說。
“我國有900多萬群蜂,蜂農人均養(yǎng)蜂30群,這樣算下來大概有30萬蜂農。”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蜜蜂研究所前所長、研究員吳杰介紹,“籠統(tǒng)來說,蜂農們常說的一箱蜂也可以折算成一群蜂。”吳杰表示,900多萬群蜂中,有600萬是“意大利蜂”,其中至少有半數需要“轉場”,即在不同季節(jié)前往不同地點“追花奪蜜”,錯過花期對于蜂農來說損失不小;不僅如此,不少地區(qū)的果蔬目前主要依靠蜜蜂授粉,如果因為道路不暢,蜂農無法前往,還會對種植業(yè)產生較大影響。好在情況已經有所改善,此前三部門針對養(yǎng)殖業(yè)面臨的特殊困難,明確了一系列幫扶措施,在“要確保物資和產品運輸暢通”中,專門提出要將“轉場蜜蜂”也納入生活必需品應急運輸保障范圍。
蜂農困守老家 全年收入都受損
1月上旬,田強養(yǎng)殖的中華蜂孵化出了第一批幼蟲。按照養(yǎng)蜂業(yè)的術語,這是開始“春繁”了,在開春第一個花季之前“補充士兵”,新的一年才能采回多多的蜂蜜。
但900公里外突然暴發(fā)的一場疫情,卻扎扎實實地影響到了他所在的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在春繁期飼料消耗量最大的半個月過后,他突然發(fā)現(xiàn),路不通了,飼料買不到了。他去周邊的小商店零零散散把能買到的白糖都買了回來,但還是難以滿足近200箱蜂每天三四百斤的需求。
田強說,剛開始,興文縣的防控措施十分嚴格,村與村之間都無法交通。后來稍微緩和了點,農用生產物資可以去縣里領通行證后放行,但他去問供貨商,還是沒有飼料。如果能轉場到油菜花田邊上,情況或許會好點兒,但蜜源地的未知因素也不少;就算能辦下通行證運到蜜源地,餓了這么久的蜜蜂如果一下子大規(guī)模地放出來,反而會因為爭搶蜜源而打架,更容易死亡。考慮許多后,田強還是沒有選擇在交通剛放開時轉場。
劉顯武的近120箱中華蜂也因為封路一直留在家中。
有些像他這樣飼養(yǎng)中華蜂的蜂農也需要“小轉場”,也就是在短距離內追逐花期蜜源。“定點養(yǎng)蜂的產量低,而且轉場的養(yǎng)殖方式其實也是中國養(yǎng)蜂業(yè)的傳統(tǒng)。”劉顯武說,從為“集體”養(yǎng)蜂到個體戶、合作社,已經66歲的他和蜜蜂打了40多年的交道。
劉顯武和他飼養(yǎng)的蜜蜂。受訪者供圖
早年,劉顯武還是帶著他的蜜蜂大軍“全國大轉場”,安徽、湖北、河南、山東都跑過。
轉場都是在傍晚或凌晨出發(fā),天一黑,等蜜蜂回巢了,把巢門關好,裝上卡車就走。路上往往要走一兩天,遠的時候開過四天四夜,那時就必須兩個人輪換著開。那時候孩子還小,劉顯武也會帶著妻兒一起轉場,吃住就在租用的蜂場里,很多時候過年都在蜂場里。
無論是“大轉場”還是“小轉場”,劉顯武總能在蜜源地碰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追花人”,“浙江的、湖北的、山東的,遼寧來的蜂農特別多。”而在這一地花期過后,從東南西北追隨花香而來蜂農又四散各地。
現(xiàn)在年紀大了,劉顯武也就只在近一點的地方跑跑了。按照往年的計劃,他會先去重慶和周邊一些地勢較平的地方“追”油菜花,“平原流蜜要好一些”;之后去湖南常德一帶“追”橘子花,近些年還會再去一趟湖北荊州“追”紫云英,最后回到重慶酉陽“追”山花。
不過今年計劃的第一步就受阻了,錯過一個花期,他估計損失可能在一兩萬。而據他所說,蜂農往往要靠一個花期的收入,支撐他們轉場去“追”下一個花期,以前他就聽說過很多蜂農錯過一個花期沒錢轉場,“留在那里回不來了”,養(yǎng)的蜜蜂也慢慢死掉,最后只能在當地打工或另謀其他出路。
劉顯武飼養(yǎng)的蜜蜂。受訪者供圖
“春繁”受阻,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到蜂農全年的收成。“‘一年之計在于春’嘛,現(xiàn)在正是蜂群繁殖的快速發(fā)展階段,是由弱變強的最關鍵階段,錯過了,‘戰(zhàn)斗力’就弱了。”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蜜蜂研究所前所長、研究員吳杰說。
不過,田強倒沒有那么悲觀,“會有一些影響。如果接下來天氣好,收成也能上來一些,如果天氣不好那就是雪上加霜了。說到底,養(yǎng)蜂還是靠天吃飯的。”
缺少蜜蜂授粉 種植業(yè)或受影響
除了蜂農自身的困境,吳杰還擔心由于蜂農不能及時進駐蜂場,農作物缺乏蜜蜂授粉,會對種植業(yè)產生影響。
蜜蜂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有多篇論文研究中國農業(yè)蜜蜂授粉的經濟效益。相關論文介紹,“世界上主要農作物的85%都依賴于蜜蜂等昆蟲授粉,尤其是油料作物、蔬菜類、水果類和堅果類等蜜蜂授粉的效果尤為顯著”,“中國44種水果和蔬菜中,蟲媒作物為39種。近半個世紀以來,不論在種植面積還是產量上,中國水果和蔬菜蟲媒作物所占的比重均在95%以上。”
研究人員估計,以蜜蜂授粉為主的昆蟲授粉,對中國水果和蔬菜產生的經濟價值,占44種作物總產值的25.5%;在昆蟲授粉的價值中,水果類占84.5%,蔬菜類占15.5%。一項吳杰參與的研究發(fā)現(xiàn),蜜蜂授粉對中國農業(yè)生產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僅2006年至2008年間36種主要作物蜜蜂授粉的年均價值高達3042.20億元,是中國蜂業(yè)總產值的76倍,相當于中國農業(yè)總產值的12.30%。
吳杰(左三)在調研指導蜂業(yè)生產。受訪者供圖
“巴旦木就是依賴蜜蜂授粉的作物,蜜蜂的作用無可替代;梨、桃,還有溫室里的草莓、番茄類作物,它們對于蜜蜂授粉的利用率也非常高,這些作物也臨近花期,3月中下旬就需要蜜蜂進場了。如果蜜蜂因為疫情不能進場,更不可能指望需要人員聚集的人工授粉了。”吳杰說,如果缺少蜜蜂授粉,這些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都會受到影響。
而現(xiàn)在正處在花期的油菜花,同樣會因為缺少蜜蜂授粉而影響到油菜籽的產量和質量。
蜜蜂研究所一篇早年論文記錄,蜜蜂授粉可以使油菜花增產20.8%到40.8%,油菜籽的出油率提高2.1%到26.5%。蜜蜂授粉對于大白菜種籽、甘藍種籽、西紅柿和辣椒的增產效果甚至可以超過100%,甘藍種籽增產效果最高可以達到216.1%。
不過,劉顯武回憶,以前去各地轉場,當地農民并不會覺得蜜蜂在幫助他們,反而會覺得是占了他們的利益,尤其是本地蜂農。劉顯武不僅要自己掏租場地的費用不說,有時還會遇見“地頭蛇”要求他們只能把蜂蜜賣給自己,或者地痞流氓打砸蜂箱。“現(xiàn)在已經好多了,但也不敢說絕對沒有了。”劉顯武說。
吳杰表示,經過十幾年的科學知識普及和技術推廣,種植業(yè)者慢慢提高了對于蜜蜂授粉作用的認識,“已經有些種植業(yè)者愿意花錢租蜜蜂來給作物授粉了,但是還不像西方發(fā)達國家那樣重視。”
田強也說,這些年隨著一些外出農民工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也會有這樣的創(chuàng)業(yè)者主動請他們去給橘子之類的水果授粉,“就是免了場地費,能免場地費也很不錯啦!”
限制陸續(xù)放開 有蜂農開始追花
“養(yǎng)蜂就是吃不飽也餓不倒吧”,80后的田強從2013年開始養(yǎng)蜂,最早只是當作業(yè)余愛好,收獲蜂蜜自家食用,直到3年后成為了一名職業(yè)蜂農。近些年,他又找到了兩處荔枝、龍眼的蜜源地,比之前多了兩處;到了七月份,他便會到云南的高山上追山花。
風景倒是不錯,只是,“餓著肚子的人哪有心情看風景?”田強說。此外,蜂場的選址也很有講究,方圓兩三公里內不能有養(yǎng)殖場,“蜜蜂很愛衛(wèi)生的。”
田強之前租用過的蜂場。受訪者供圖
好在情況有所改善。2月15日,農業(yè)農村部辦公廳、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辦公廳、交通運輸部辦公廳聯(lián)合發(fā)布緊急通知,針對養(yǎng)殖業(yè)面臨的特殊困難,明確了一系列幫扶措施,在“要確保物資和產品運輸暢通”中,專門提出將“轉場蜜蜂”也納入生活必需品應急運輸保障范圍,“對一些縣、鄉(xiāng)、村封村封路、一概勸返等不恰當做法,要堅決予以糾正。”
吳杰表示,這一政策的出臺對于解決蜂農目前遇到的特殊困難應該有幫助,但在鄉(xiāng)、村一級的執(zhí)行上還是有難度,“如果蜂農有能力做到‘點對點’、‘人對人’的對接,預先跟轉場地點聯(lián)系溝通好,這邊出村和那邊進場的相關證明都開好了,就能‘動’。現(xiàn)在非常時期,不像以前,直接去就行了。”
在劉顯武看來,政府部門的反應還算及時,但他那邊政策執(zhí)行落地需要一段時間,決定索性等到四月份,賠掉一個花期的收入,直接在橘子花開前轉去下一個場地。
2月21日,就住在國道附近的田強發(fā)現(xiàn)縣鄉(xiāng)的主干道已經放開了,中午吃過飯,騎著摩托車去看了三個油菜花田,落實了三個蜂場,還和以前租過場地的農戶電話聯(lián)系,又落實了一個蜂場。他準備把自家的蜜蜂們分幾批轉到這些縣道旁的蜂場去,每個地方放三四十箱。
2月22日凌晨四五點,趕在蜜蜂醒來前,田強把蜂箱搬上小貨車,奔往已經開花半個多月的油菜花田。